生活观察:极端天气频发凸显应对“软肋”
2010年05月11日 16:04 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5月10日,海口市上空乌云压顶。新华社记者 郭程摄

当日,一场暴雨带走海南连日以来的高温天气。海南省气象台已发布暴雨橙色预警,省内多个市县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

5月10日在南雄市珠玑古巷拍摄的在暴雨中倾倒的千年古榕树。新华社发(李子亮 摄)

5月8日至10日,广东省南雄市持续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独具岭南文化魅力的珠玑古巷一棵千年古榕树在暴雨中被掀倒。

新华网广州5月11日专电(记者吴涛) 自去年入冬以来,在全球极端天气增多的大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频发,西南大旱百年一遇、重庆强风雹等,短短几个月内,中国遭受了连接不断的极端天气并因其致灾,灾情造成近百人死亡,400多万人受影响。

极端天气带来城市内涝、泥石流、洪灾等灾害,凸显出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城市灾害管理职能、天气预报技术等“软肋”。如何应对频发的极端天气,成为摆在政府、社会和民众面前的一道重要选题。

极端天气频发 各地惨遭损失

突袭而至的极端天气,每到一地都让当地措手不及,从政府职能部门到市民都感觉“难字当头”,短时间内的急剧变化更给当地带来极大灾情。

5日晚至7日,粤北、粤东部分市县及广州市区先后遭遇暴雨突袭。粤北地区有7个观测站测到超过250毫米的特大暴雨,最大雨量为411.3毫米。重灾区韶关多个市县出现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爆发的泥石流一度中断了境内的南北大动脉京广线。暴雨造成16人死亡,87万多人受灾,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而广州市7日凌晨则遭受了被广东省气象局冠以三个“历史罕见”的暴雨,使“羊城”变“洋城”,四处水浸街,学校拉闸保安全,车库一夜成“水库”,1.3万多辆车被淹报修。

更严重的是,“旧雨未消新雨又至”。9日开始,广东再次遭受暴雨“洗礼”,气象台预计到11日暴雨才肯“收手”。广东省防总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无疑使广东防洪救灾工作雪上加霜。

广东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罗晓玲分析说,一方面,从大气环流来看,今年北极涛动(AO)维持较明显的负位相特征,使中纬度地区西风减弱,盛行经向环流,冷空气从极地向南不断扩散,当南下冷空气遭遇活跃的西南暖湿气流,容易导致暴雨。广东省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勇平说:“广州发生的大暴雨,也与城市的雨岛效应有关。”

吕勇平告诉记者,在全球气候变暖等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大气对流增强,不稳定性增加,极端天气往往以强降水、干旱、低温等形式出现。他说,就广东而言,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台风强度增大。当全球气温变暖后,海水温度上升,海面热带气旋数量虽然不一定增多,但平均强度会随之增强。作为热带气旋表现形式之一的台风,强度和破坏性也会随之增大。二是局地气候差异变大,降水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出现局地干旱洪涝同现的情景。三是低温、干旱等极端气候出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