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观察:群体性癔病如何认识和治疗
2010年05月13日 08:54 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华网兰州5月12日专电题:群体性癔病如何认识和治疗——甘肃陇西学生群体性癔病事件调查

新华社记者王艳明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部分学生突感不适,后被诊断为群体性癔病,社会对此十分关注。好端端的孩子为何突然得上了“怪病”,在当地政府组织治疗后,部分家长为何还要带着孩子四处求医,癔病应该如何治疗,专家又有哪些见解,记者进行了调查。

68名学生突感不适被诊断为群体性心因反应

4月23日上午,陇西县首阳镇三十铺小部分学生出现不同程度头晕、恶心等症状,先后被送到当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共有68名。

“当时正在上早操,空气中似乎有一股农药味,回到教室有些同学就开始不舒服。”这是几名发病学生对当时情况的描述。

在陇西县23日起通过其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中,也公布了相关情况:“4月23日7时许,学校及周边均能闻到阵发性异味(类似农药味),7时40分左右开始部分学生陆续感觉不适。”

事发当天,陇西县对出现不适的学生积极组织救治,初步确定2人为有机磷农药轻微中毒,其余66人体征平稳。下午4时,尚有12人在首阳中心卫生院留观。

同时,由首阳镇政府牵头,教育、卫生、环保、农业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对学生居住地及学校周边334户农户全部进行入户调查,通过排摸,尚未发现有使用禁用农药和不规范使用农药情况。由于周围居民及教师无发病,学校无食堂,未集体进餐和饮水,初步排除传染病流行及食源性中毒。

4月29日,陇西县通过其政府网站公布了发病调查结果。调查组认为,发病原因是两名学生腹痛及空气中异味引发的群体心因性反应。

调查称,三十铺小学两名学生在4月23日早晨入校前就曾出现腹痛症状,家长带其在村卫生室进行了对症处理。因早操期间运动量加大导致腹痛加剧,加之空气中有类似农药类异味,使他们出现头晕、恶心症状,引起其他学生聚集围观。老师在对其他学生询问时,发现部分学生也有头晕、恶心症状,学校随即将出现异常的学生就近送往首阳卫生院诊治。

家长不放心带孩子四处求医 媒体报道后网民起疑心

“都说孩子好好的,为啥拿着钱到了医院都不给看。”杨爱平很是无奈,看着无精打采的孩子却又非常着急。

4月26日,由于在首阳中心卫生院治疗了几天后,孩子的症状还有间歇性发作,为了放心起见,陇西县首阳镇三十铺村的杨爱平和村里的其他家长带着10个孩子自行到兰州找大医院。

杨爱平将身体不适的女儿杨小敏和儿子杨武贞都带着。4月29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和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对孩子进行了检查和治疗。医院的检查和诊断结果显示,孩子的各项检查指标正常,是群体性癔病。只有症状较重的杨龙被安排住院治疗,其他都在门诊治疗和观察。

在兰州的部分媒体得知这一消息后,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从报道内容看,并没有引用当地政府此前连续主动发布的信息,而是根据现场采访采写。其报道的内容和细节,成了网民关注的热点。有网民认为,癔病的调查结果下的太随意,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有推脱责任之嫌;还有网民建议,应该彻底调查污染源,给公众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5月3日,医院告诉他们孩子检查一切正常,杨爱平和其他家长带着孩子返回了陇西。5日下午,杨爱平把女儿和儿子都送回了学校。可时间不长,儿子杨武贞又出现的身体不适。着急的杨爱平直接带着孩子又到了兰州,结果检查还是正常,没医院收治。

“是不是媒体报道后,医院都不收了?”儿子的病情反复,让着急的杨爱平甚至怀疑起媒体。

甘肃卫生厅发布省级诊断结果 专家建议要正确对待癔病

5月7日,甘肃省卫生厅通过其网站,通报了陇西县68名群体性不适学生康复情况,并首次公布了省级诊断结果。

甘肃省卫生厅在组织兰州大学第一、第二医院参与治疗的临床专家和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省卫生监督所的专家对定西市卫生局上报的资料和兰州就诊学生的情况分析后认为:两名腹痛学生出现头晕、恶心症状后,诱发其他学生出现同样症状,学生自诉头晕、恶心等症状均为主观症状,未发现发病体征,省级专家组确认,这是一起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

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晓明表示,这一诊断结果是经过医疗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之后科学得出的,是绝对负责任的。对于之前的网民质疑,王晓明说,由于很多人对群体性心因反应缺乏了解,出现不同声音也属正常。

7日,甘肃省卫生厅还发布了有关群体性心因反应的知识,以便于公众了解。

群体性心因反应是一种与刺激、功能丧失或改变有关的群体性精神性反应,没有相应的器官结构或功能的变化,疾病症状和体征可在聚集的人群中迅速扩散,也可以称为“流行性癔病”。

群体性心因反应的临床表现为患者症状多样性,主观症状与客观体征不符合,意识一般不丧失,其症状随精神状态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具有暗示性和传染性,良性影响下症状好转,恶性环境下症状加重,经对症或安慰治疗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对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理卫生科主任张玉堂。张玉堂介绍,青少年由于心理、生理不成熟,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容易受某一事件影响,出现群体性癔病发作。

张玉堂介绍,群体性癔病发作并不可怕,关键要对症治疗。一旦病情确诊后,要“擒贼先擒王”,找出最早发病的进行及时治疗,等他情绪平稳,症状消失后,其他人也会受到良性影响。

同时,早期的心理卫生干预治疗也非常重要。张玉堂说,不恰当地安抚和治疗反而会造成病情波动。当病人被互相隔开或移出事发环境后,通过心理干预治疗,一般一两周内不适症状就会消失,不会对健康造成大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发生的群体性癔病事件较多,张玉堂建议,要加大相关知识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认识水平和卫生部门的诊断能力,这对正确处置这类事件十分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