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迷”胡亮与自制的载人飞机。
本报记者 吴齐强摄
胡亮没想到,自己一下子成了名人。
3月30日,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一块空地上,一架载人旋翼飞机飞到30米高后降落,一系列动作沉稳、完美。这架飞机的设计制造者,就是胡亮——一名非航空专业的南昌航空大学大四学生。他成为江西省首名成功设计制造载人飞机的在校大学生。
4月14日下午,记者在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见到了胡亮。
第一个吃“螃蟹”
胡亮设计制造的飞机,是一种介于直升机和飞机之间的飞行器,也叫旋翼飞机,看上去非常简单,很像直升机,都有一副大直径的旋翼。在胡亮的指引下,记者登上飞机。左手是油门操控系统,右手负责升降和副翼,双脚控制尾翼和前轮方向,不到一分钟,基本操作原理就明白了。
“我喜欢飞翔的感觉。”胡亮是鹰潭贵溪人,从小是个飞机迷。进入大学后,对各种飞行器兴趣更浓。
胡亮研制旋翼飞机是从2008年开始的,从设计制造到成功试飞,总共耗资2万多元,花了7个月时间,500多个零件全部是胡亮手工制成。
“如果不是要上课的话,只要3个月。”胡亮自信地说。
“有时候早上7点开始干活,到晚上11点,学校熄灯了,跑到走廊上继续干”。在同学眼中,胡亮造起飞机来真玩命。
“放水养鱼”尝甜头
在很多人看来,胡亮的“飞机梦”得以实现,与南昌航空大学的“三小”(小发明、小创作、小制作)科技竞赛活动,密切相关。
南昌航空大学学生处处长、校团委书记黄柯说,学校实行“放水养鱼”的鼓励创新政策,“三小”科技竞赛投入资金逐年增加,立项的质量和取得的专利数也逐步增加,2009年申报492项,立项164项,论文数量、质量都上了台阶。
对此,胡亮深有体会。
“自己动手,收获很大,”胡亮说,飞机上每个零件的规格和尺寸,他都会精雕细琢。“尾舵连接杆和连接螺旋桨的旋转部件上共有50多个小孔,光打孔就花了5个小时。”胡亮说,飞机属于技术含量高的飞行器,来不得半点马虎。只要某个零件制作规格不符合要求,都会影响到飞机的飞行性能和效果。
他告诉记者,因为经费不足,自己干过好几份兼职,“苦过累过才能体会成功的甘甜来之不易。”
作为大四学生,胡亮的就业单位已经有着落,但他依然梦想着从事飞机设计工作。“如果低空开放的程度更大些,对于我们飞行爱好者会是一个积极信号。”胡亮期盼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