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一个游走在音乐世界里的精灵,用空灵纯净的音色征服了数不清的歌迷。她完美的嗓音、率真的个性、智慧的眼睛、慵懒的表情,有时从容、有时轻狂、有时淡漠、有时激扬,生命多元而精彩。
王菲
她高傲、特立独行、却受人追棒;她另类、慵懒随性,却一呼百应;她敢爱敢恨,每一场感情都惊世骇俗、轰轰烈烈,没有谁忍心责怪……
王菲特色为不擅言语表达,并内心心境与生活感受透过歌唱作品呈现,并选择以歌曲表达真实自己。曲评者认为"论歌曲为何,王菲都能深刻的传达出百分之百的王菲。"除此,也有人以社会学角度来看王菲的受欢迎,他们认为:王菲在流行文化历史系谱下形塑了文化全球化逆流,并展现去文化工业的契机。也呈现女性主义于批判流行文化的重要性。
王菲的祖父是王墨林(亦称王兆民),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曾任中华民国立法委员。次子王佑林即是王菲的父亲,是位煤炭工程师,母亲夏桂影是煤矿文工团女高音。因为文革影响,她15岁前跟随母亲姓,名为夏琳;15岁后改从父姓才叫王菲。她曾是银河少儿艺术团的一员。有一兄长名为王弋。她毕业于北京的东直门中学,本已在高考中考入厦门大学生物系,但父亲最终决定移民香港。
音乐之路
(一) 成名前传
王菲在童年时曾是中国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儿合唱团的团员,该团还保留了她小时候胸戴红领巾表演的影像资料。在中学时代王菲的歌唱事业就显露头角,出版过几张翻唱邓丽君歌曲的专辑,包括《风从哪裡来》、《迷人小姐》、《邓丽君故乡情》等。
到香港后,因她没有其他的工作,开始为三流服装品牌做过模特儿,随后由朋友引荐至香港音乐教育家戴思聪门下学习流行音乐发声。1989年参加「亚太金筝流行曲创作大赛」,以一首「仍是旧句子」获得铜奖。后演唱才华被发掘,加入新艺宝(Cinepoly)唱片公司。当年一个香港公司签内地歌手十分少见,公司同事都觉得奇怪,甚至有宣传部同事提出以后只要是她的歌,就不会拿到电台推广。为了迎合当时香港乐坛文化,公司为她艺名起作「王靖雯」,英文名为「Shirley」,于1989年推出在港式包装下的首张大碟《王靖雯》。当时香港乐坛的风气为传统的粤语歌曲抒情风格加翻唱歌曲,这张大碟也是如此。
1990年出版另两张专辑《Everything》和《You're the Only One》后,她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也获得第一个香港乐坛的奖项:商业电台「叱吒乐坛流行榜」的「叱吒女歌手铜奖」。此时她的音乐风格已经有了洋化色彩。
她1991年突然离开香港歌坛,赴美学习音乐。在经纪人陈家瑛的斡旋下,王靖雯从美国回到新艺宝。这次她将英文名「Shirley Wong」改为符合中文原名「菲」发音的「Faye Wong」,中文艺名不变仍是「王靖雯」。1992年,推出了第四张专辑《Coming Home》,以一首翻唱日本歌后中岛美雪的「容易受伤的女人」红遍全港(原曲名为「儿ージュ」),迅速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此曲也成为她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此时王靖雯的音乐仍然是以港式商业流行乐为主,但她在R&B和灵魂乐唱法上的技巧日渐娴熟。
(二) 天后初长成
1993年2月,发表粤语专辑《执迷不悔》和粤语专辑《十万个为什么?》,标示着乐风转变的开始。从这张专辑起,王靖雯开始了在香港乐坛的另类音乐尝试。
1994年的王菲,一共推出4张全新大碟(2张国语、2张粤语交错发片),1张EP,1张精选。另出演王家卫的知名电影《重庆森林》,并于年底在红馆一连举办18场演唱会,打破新人演唱会记录。这一年她稳稳地佔据了香港乐坛天后的地位。
94年第二张国语专辑《天空》发表于11月,音质明亮,是她最为柔和的一张专辑,也是很多她的老歌迷最喜欢的大碟。《天空》抛弃了之前《迷》的改编粤语歌做法,几乎完全是台湾音乐人原创。销量非常成功。
1994年,虽在台湾仍然使用王靖雯的艺名,唱着传统的情歌。但在香港她却正式开始了音乐上的另类探索,也改回了本名「王菲」。6月份推出粤语专辑《胡思乱想》,这张大碟是王菲音乐事业的重大转折点。一、她正式远离港式流行乐模式,大胆将英伦音乐元素融入到音乐之中。二、形成了制人梁荣骏加C.Y. Kong、Alex San、Adrian Chan的固定製作班底。三、正式重用林夕。四、与内地音乐界开始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