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上海世博会正在向我们传递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但是我想说的是,城市和美好生活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毕竟,对中国来说,那个牵涉到一半以上人口的农村问题是不可能视而不见的。”
罗赤坦言,“新型城乡关系”是他目前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他告诉记者,“尽管对新型城乡关系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但这一关系不是用资本堆出来的,‘新型城乡关系’是要让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要素不仅是‘自由’,而且还要‘公平’地流动;不仅是资本,还需要人才和技术帮助农村进行建设,要调动起城乡居民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借由他们的意愿的推动实现‘让家园更美好’的目标。可以说,这应该是一种‘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城镇化之路。”
“自下而上”规划
更重视“人”的存在
谈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城市化道路时,罗赤讲到了他做的一个关于桂林城市规划的项目。
“有很多地方,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自上而下的任务来完成,按照城市的规范标准去规划农村新居。我们在桂林做项目时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但后来经过调查知道,所做的大部分农村规划都是较难实施的。因为作为方案的使用者,农民们觉得他们的很多要求在方案里没有被充分体现。现在很多设计师给农村做规划时,都是带着‘城市中心主义’的思路的。他们把规划城市的那一套方法强加给了农村,很少考虑住地人的感受。
“我们这次做桂林规划,请了台湾大学城乡所的规划专家,拿出来几个村子,看他们怎么做。他们采用的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方式,深入到农民之中去,听他们对住地规划的意见。”
“在做桂林这个项目时,我们一直都在尽可能的保持那种将山水、田园、村落、城市融为一体的‘桂林式的’感觉。在我们的规划中,城和乡不是截然两分的,而是多将一些有特色的田园山水景色保留在城市的格局之中。比如说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两岸,很多人希望把它建设得像上海的黄浦江两岸一样,认为那才是现代的城市景观,但我们认为保留漓江两岸农田水景的乡土景观,才是最能体现桂林核心价值的所在。
“从桂林政府发展旅游的角度来讲,他们也希望能保存住这些具有特色的城乡景观,但又怕农民自己‘乱建’,而这种景观的保留,又不可以脱离原住地人的活动,这就需要通过政府支持与专家引导的‘自下而上’参与式规划来共同实现。总的来说,和‘自上而下’的规划相比,‘自下而上’规划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更重视‘人’的存在,‘人’成为主体了,而不是资本或者某种权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