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上海世博会正在向我们传递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但是我想说的是,城市和美好生活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毕竟,对中国来说,那个牵涉到一半以上人口的农村问题是不可能视而不见的。”
“上海世博会选择‘城市’作为主题,在我看来,可以说是对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化发展成就的一次集中呈现。但是,如果我们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口号放在中国当下的国情中加以解读,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东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罗赤说。
城市本应该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正在向我们传递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但是我想说的是,城市和美好生活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毕竟,对中国来说,那个牵涉到一半以上人口的农村问题是不可能视而不见的。”罗赤告诉记者,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相比,“让家园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或许更适合于当下中国的语境。
“还有,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交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住房问题,种种问题可谓是层出不穷。在这个层面上讲,与其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倒不如说‘城市本应该让生活更美好’更恰当。”
城市的规划可以更多元
“什么样的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罗赤没有从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以澳门为例说,“城市并不是像有些人想的那样,越有钱就越美好”。
“回归后,澳门大力发展博彩业,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我前两天还看到一个说法,按地区计算,澳门的人均GDP甚至超过了香港。但是由于博彩业一支独大,城市总体上是有钱了,但是一些传统的制造业等却衰落了,那些原来在制造业工作的人们丢掉了饭碗。对于他们来说,生活不是更美好了,反而是更糟糕了。‘城市越有钱越美好’是一个误区。”
“我前不久做过一个关于澳门历史文化城区旅游规划的项目。做的过程中,我就感到 ‘城中人’生活的美好与否并不在于城市是新还是旧,不见得就得把城市里原有的一切推倒了重来,而是要看城市的空间及其文化脉络是否是延续的,是否能把日常生活有机地组织在城市空间里。我们这次在澳门的规划所做的,就是把澳门打造成一座历史文化之城,让它除了博彩业,除了大三巴牌坊,除了妈祖庙之外,希望能把澳门的社区活化,把社区内几近消失的传统行业作为一种旅游资源重新讲述,让那些失去工作的制造业者,在旅游活动的展开中也有事情可做。这里我想说的是,对于中国的城市而言,‘捣毁旧的,建立新的’并不是一个高明的选择,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其实是可以更多元的。”
建立“新型城乡关系”
在谈到如何看待中国城市化进程时,罗赤强调,“从未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是中国仍然要走下去的路”。
“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人口密度高、城市化速度快等等,由此使得中国城市化的经验与有别于其他国家。如果把‘城市化’放在‘农村人’转向‘城市人’过程的角度来看,可以将中国城市化分为三种:一是‘就地城市化’,即处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在其住地完成本地城市化的过程,这种情况多见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北京等地区;二是‘远距离的异地城市化’,也即农民工受到‘工资差’、‘发展机会’等‘诱惑’,从内地农村向沿海城市迁徙的过程,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城市化形式,因为很多农民工是‘吃青春饭’的,到一定岁数之后,他们很难继续在城市发展,更不要说成为真正的城市人口,这种城市化只是一个数字的概念;三是‘近地城镇化’,‘近地城镇化’指的是城镇周边的农村地区的人口不断被同化纳入城镇的过程。这三种模式里,‘就地城市化’和‘近地城镇化’更近‘人情’,从建设‘美好家园’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城市化的方式更值得倡导。”
回顾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罗赤认为,“改革开放30年工业化、城市化之路,某种意义上也是资本与地方政府相互作用的产物。具体来说,由地方政府主导招商引资,然后再利用资本完成工业园区、工业基地的建立,乃至制造业之后的房地产业,都是利用土地资源和来自农村的劳动力等进行生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人却处于一种‘工具化’的位置。而在中国的城乡关系中,城市化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掠夺农村’为基础的。这些都是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我们现在开始强调城乡统筹、城市反哺农村,但所采取的手段有时还是在走单一‘资本导向’的路。我们给农村投钱,迁村并点,实现农业产业化,让农民住上楼房,成为城市居民,认为这样就解决农村问题了,其实很多地方在执行中困难重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