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瑛
米兰·昆德拉 著
译者:尉迟秀
上海译文出版社
昆德拉阔别文坛四年后再次执笔,《相遇》中文版首次在大陆出版。该书是继 《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和《帷幕》后,昆德拉出版的第四部随笔集,其间跨越二十余年。
在这部结构精巧、笔触轻灵的随笔集中,不仅有对文学、艺术、音乐的探索和诘问,更有作者对家国历史的反思和对广义上“故乡”的怀念。本书译者尉迟秀是知名法文翻译家,是大部分繁体字版昆德拉作品的译者。
以上是出版社对昆德拉作品的精要概述和热忱推荐。而我也与昆德拉阔别多年了,但昆德拉是一个不会被我遗忘的名字,他的这些跨越二十余年的著作,如同带刺的玫瑰,一路芬芳地点缀在我青春的岁月中,盛放在我思想的原野上。
昆德拉的语言优美,而有力度,带着思想的锋利和汁液,如同玫瑰尖锐的刺,整个作品如同绚烂的玫瑰,而他所创造的人物,人物拥有的生活,也会那么无奈,如同玫瑰不得不在岁月中凋零。所以昆德拉从来都是很酷的,因为他把绚烂,芬芳和凋零同时展现在你的眼前。他从不回避无奈、孤独和忧伤,而他也从不放弃发现和寻找美的动力,他让幽默在绝望的土壤中生长出绿叶。
相遇是什么? “相遇,意思就是:石火,电光,偶然。”昆德拉回答道。《相遇》中有变奏、赋格和主题动机,如同一部音乐作品。
昆德拉一直念念不忘提醒我们艺术家永远是孤独的,他们有义务“介入”,面对词语、色彩和音符,介入作品。艺术家从来不是某一传统或某一语言的囚徒,他们应该执著地扎进生命的深渊,无视无谓的闲言碎语,无视周遭的温情,进行昆德拉所说的“存在的探测”。
“小说家不是历史学家的仆人。小说家并不叙述或评论历史,而是发现人类生存的未知方面。 ”昆德拉在2003年接受《快报》周刊独家专访时说道。 《相遇》中的思考是艺术家面对创作之谜各施奇计的寓言,字里行间都是上述这段话的最佳说明。
艺术是什么? “是将感觉与思想的每一方面完全展开的方法,好让生命不致缩减为恐惧的单一维度。 ”
这就是昆德拉的回答。以他无可替代的精辟与独特击中了我的心灵。艺术,就是生命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生命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超越了现实的压抑,超越了对生命局限的恐惧。这是我对昆德拉的理解。他教会了我在生命感到压抑和无奈的时候,不仅以感性,也依靠理性的力量去发现美,展开美,而在这个过程中拓展生命的空间,如同在黝黑狭隘的山谷中,相信,并探测出天空的广阔与浩瀚。
昆德拉从敏感却丝毫不多愁善感的雅纳切克的作品中看到了艺术是什么;从培根的画作中看到了,他那“突兀暴烈的手势”,“试图在别人身上或背后找到隐藏在那里的什么”;他还从菲利普·罗斯的《欲望教授》中叙述者父母渐衰的爱情和现代直白的性生活这两者中看到了现代人的困惑:“没有过去曾经有过的记忆,爱情还剩下什么?剩下爱情的概念吗? ”
昆德拉将形而上学的怀疑主义和对于艺术本身的坚定捍卫结合在了一起。这就是他相比起尖利的“决裂”,更喜欢“相遇”的双重原因,后者既谦恭又富于诗意。
他围绕着厘清世界的愿望的审美传统与审美革新的相遇;现在的作者对于以往的作者进行的思考,思考着面对历史令人眩晕的前进速度,“不让那些人物被遗弃在再也听不见先人声音的空无之中”;赛泽尔的马提尼克和法国、美洲还有非洲的相遇;“欧洲音乐的完全传承者”——贝多芬的后期作品中赋格和奏鸣曲,即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的相遇……
这次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的新版在刚刚结束的上海书市全新亮相,昆德拉亲自创作了封面漫画。
我想,我们与昆德拉的相遇也是多重的相遇,在不同的旅程中,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我们无论遭遇什么,唯一不能放弃的是对美的追寻和发现。
米兰·昆德拉简介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从此奠定。他在当代文坛的重要地位。 1975年,昆德拉离开捷克,定居法国,他的长篇小说《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的原作以捷克文写成;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还有随笔集 《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和《相遇》的原作以法文写成。另著有戏剧《雅克和他的主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王雪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