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6月,第三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在成都盛大登场,这也是非遗节正式永久落户成都后的首次亮相。非常值得期待的是,与前两届非遗节使用地处金牛区两河城市森林公园作为临时场地不同,第三届非遗节将在“新家”——青羊绿舟公园内“国际非遗博览园”展开。
诞生在四川成都,已成为国际知名文化品牌的非遗节,从此拥有一个永久性基础平台。昨日,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成都市文化局局长朱树喜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详尽解密非遗节缘何永久落户成都、四川省、成都市两级政府、文化系统付出了哪些努力、以及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打造非遗节新家等“非遗亮点”的台前幕后。
放大“遗产日”成都创意催生非遗节
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就在那一年,成都将遗产日放大为“四川、成都文化遗产周”,成都乃至全省范围的非遗项目在遗产周上首次集中登场,创新做法得到国家文化部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趁热打铁升级创意,四川省和成都市随即开始了在成都举办国际非遗节的申报策划。
2007年初,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一届特别会议在中国举办,省市以此为契机,向文化部正式提出申请举办非遗节。“举办非遗节,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建设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市的一项重大举措,省市领导都高度重视。”回忆2006年申办非遗节的一幕幕,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依然记忆犹新。好的创意、思路加上省市的重视,国家文化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予以高度认可,2007年5月23日起一周里,首届非遗节在成都掀起了强劲的“非遗风潮”。
两届非遗节两河森林公园成临时家园
申办成功后,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成都市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举办场地。“2007年时非遗节没有场地,非遗节举办地也还没有固定名称,我们经过多次认真讨论和比选,最后选择了一个临时场所。”成都市文化局局长朱树喜介绍,金牛区建成的两河城市森林公园作为绿地公园建设项目,得到了市规划部门的认可,这里可以迅速投入使用,而且面积较大,符合非遗节非遗博览会举办的基本要求。
首届非遗节的举办只是借用两河城市森林公园原有场地和设施,并没有投入资金进行专门建设和改造,其建设、打造都不是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名义进行的,因此名称上缺少非遗特色。“为了方便对外宣传,为非遗节造势,森林公园才挂上了‘主题公园’的牌子。”组委会租下主题公园里的中式房屋,租期为半年,入驻其中的非遗节博览会,让数以万计的市民和游客,领略到海内外非遗项目的神奇魅力。2009年第二届非遗节,同样是在森林公园的临时场地,同样是在租下的房屋里,非遗魅力持续迷人。
非遗节获得了巨大成功。朱树喜永远也忘不了,在两届非遗节后,他带队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回访时,接待回访团的重要官员高度评价非遗节,非遗节在四川成都的成功举办,让全世界认识到了中国政府保护非遗的决心,官员盛赞“非遗节为中国队文化外交增加了话语权!”
永久落户成都 成都为非遗节安家
非遗节成为四川成都近几年推出的靓丽文化名片,有效助推了四川和成都的对外形象,成都市政府和省文化厅再接再厉,迅速开展永久举办非遗节点申报工作。
“非遗节落户成都难度不小。”朱树喜说,最大“瓶颈”仍是场地。头两届非遗节因为没有永久场地,各项非遗节活动项目分散在市内各个场地举办,相当不便。当时成都没有一个符合举办国际非遗节的综合地场地,问题主要存在两方面:承担非遗节非遗博览会的两河森林公园规划是绿地公园,相关设施、设备按“农家乐”模式修建,与非遗节并不配套,要永久举办非遗节,硬件方面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历史遗留原因,非遗主题公园内的建筑设施关系错综复杂。要作为非遗节的永久举办场地,将面临非常棘手的拆迁问题。与此同时,文化部对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申报,明确提出非遗节要落户成都,必须解决长效性的节会平台。
鉴于两河森林公园在规划、土地等方面存在诸多遗留问题难以一时解决,2009年7月,省、市多次召集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最终决定按照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和长期定点举办国际非遗节的要求,在成都市青羊区规划建设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展销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项目,并在2011年4月基本建成,以满足举办第三届国际非遗节和以后长期承办此节的基本需要。至此,非遗节正式安家青羊区绿舟公园。
场地问题得以解决,申报的最大障碍也得以去除。2009年8月底,国家文化部正式复函,同意非遗节落户四川成都,两年一次永久举办。
定名“非遗博览园”创新模式打造新家
郑晓幸介绍,非遗公园“移址”青羊区经过了相关部门谨慎研究,认真比选、综合评估后做出的决定。打造模式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整合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共同打造,这个项目是把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与打造特色文化产业有机结合,把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性探索。
为使该项目与国际非遗节更匹配,四川省文化主管部门经认真研究,上报国家文化部,建议将该项目更名为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相对应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今年7月,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复,同意在成都设立“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省、市相关部门已批准了该项目的立项,落实了用地指标并审查通过了环境评估,目前项目正在全面建设,进展顺利。非遗博览园建成后,将成为非遗节的永久性基础平台,非遗节的主体活动,将永久性地在此举办。
非遗节“新家”位于青羊区绿舟公园内,规划建有非遗文化广场、巡游大道、展销中心、演艺中心、博物馆、生产性保护场所,以及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会议中心等功能齐备的文化设施。“我们提前一年就进行了规划,之前做了大量市场调查,要让这里成为一部非遗的百科全书,就连雕塑也与非遗有关。”成都青羊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届时非遗项目的高科技展示手法,甚至将超过世博会。
在郑晓幸看来,非遗节最终“花落”四川,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他认为,目前全国各地尤其各大城市,都把文化建设上升到城市软实力的战略高度,纷纷以文化为引领,实现经济文化双跨越,都在抢占经济文化制高点,不断寻求文化新名片、发展新平台。非遗节经过两届成功举办,已成为四川文化建设的重大品牌。(华西都市报记者蔡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