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9月22日电(记者周润健)月饼作为合家团圆欢聚的象征,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然而,寓意吉祥的月饼时下却成了一些人“拉关系”“走后门”的工具。在大力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今天,“异化”的月饼让中秋节显得有些尴尬。
送月饼“变味”
小小的月饼连同温馨的中秋节一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时下月饼却成了一些人拉关系、走后门的工具。买月饼的,并不一定吃月饼,吃月饼的,不一定买月饼。
天津一家国有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崔峰向记者诉说了他的苦恼:每到中秋节、春节这些传统佳节,他都要为打点方方面面的关系绞尽脑汁。同往年一样,今年中秋前夕,他又开着车拉着月饼礼盒四处答谢一些必要的关系。
中秋前夕,在天津一家政府机关担任要职的张伟陆续收到了十几张别人送的月饼票。“人家送了,又不能不收。”张伟无奈地说,“这么多月饼自己肯定吃不了,只能再转送给亲戚朋友。据我所知,我的好些同事把收到的月饼票都转手卖给了‘黄牛’。”
记者在天津一些蛋糕店门前发现,不少专门倒卖月饼票的“黄牛”显得异常活跃,见人就推销。据了解,这些“黄牛”以低价买进月饼票后再高价卖出,赚取其中差价。
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王来华表示,中秋佳节礼尚往来本无可厚非,但若“人情负担”压倒了节日本义,就有些“喧宾夺主”。
月饼何妨朴素一些
王来华告诉记者,在物质匮乏的过去,作为礼品月饼,不论是自制的还是购买的,它既是饱含亲情和友情的馈赠,也是真正的美食。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一些人的手上,月饼渐渐蜕变成一种庸俗之物。在不少送礼者看来,月饼是托人办事的“敲门砖”。
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中秋节应注重文化内涵,摒弃不良习俗,不能把中秋节当成行贿、受贿的契机,这会污染社会风气。
冯骥才说,过去中秋节吃的月饼包装很简单很朴素,但现在月饼却渐渐变成了一种纯礼品,被负载了另外的内容,比如利益、交换、人情、世故等。这些世俗的东西融入月饼中,就把节日那种朴素的美好给冲淡了。
中秋文化需返璞归真
在采访中,专家们表示,送月饼“变味”不仅是中秋节的尴尬,也是所有传统节日的尴尬。端午节,粽子成了人情来往的工具;元宵节,汤圆成了礼尚往来的道具;春节,年货成了感激答谢的手段。
王来华认为,应该让月饼回归为我们记忆中的中秋团聚之物,亲朋好友的情感交融之物,父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体贴互爱之物。多数人会希冀这样的回归,这不仅是如何过中秋节的方式回归,也是文化精神的回归,纯洁情感的回归。因此,在中秋来临之际,过节者当自省,送礼者当自省,生产者当自省,社会的有关监管部门要发挥作用,媒体的正确舆论要不懈地引导下去。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都具有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情感需求。冯骥才认为,应该让月饼、粽子、元宵回归其本来面目,杜绝“庸俗化”,使这些节日的传统文化内涵深入人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