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新村
2010年09月25日 03:48 北京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9月22日,四川省什邡市红豆村,新人们在集体婚礼仪式结束后合影。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漫天飞舞的花瓣、洁白的婚纱、最是相思的红豆……今年中秋节当日,什邡市红豆村到处洋溢着喜气,99对来自全国各地参与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新人们,在一棵千年树龄的红豆树下共结连理。

这棵红豆树,高50米,四五个人才能合抱,每值夏秋,花尽实落,果实灿若琨玉。1200多年来,这棵红豆树就守候在村口。我们无从知道它目睹了多少相思的絮语和相守的誓言,但我们却能想见,自“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这棵参天的红豆树见证了许多参与救援和重建的人员流汗流泪,见证了灾区日日夜夜发生的变化。

为了新村建成后的第一场集体婚礼,村子里早就洋溢起了喜悦气氛:“同心桥”边搭建了花拱,“鸳鸯井”边布置着心形气球。为保证集体婚礼在雨天能够照常举行,村民们还准备了雨伞。不过,天公作美,前两日还下着中到大雨的红豆村,中秋一派和风朗日。

音乐缓缓响起,红豆树在微风中招展枝叶,“沙沙”作响,仿佛是在为新人们祝福。99对新人手挽手鱼贯而出,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微笑,在曾经艰辛奋斗的灾区迎接生命中的重要时刻。

“有你在我身边,我不再感觉寒冷,我们将一起经历风雨,感受彩虹……”已经步入金婚的老艺术家谢芳夫妇,声情并茂地领读婚誓,可新人们的声音却越来越小,渐渐被低低的啜泣声所取代,新人们幸福地相拥而泣,新郎默默地为爱人拭去泪水……真情感染了在场的观众,他们眼睛湿润了,真诚地鼓掌欢呼,为新人们送上祝福。

北京新娘京力和她的先生把许愿瓶高高挂在红豆树上。这是京力以第三种身份来到红豆村。2008年,还是首都经贸大学学生的京力作为志愿者来到什邡,参与物资配送等工作。毕业后,她在北京一家旅游规划设计公司任职,公司在北京对什邡的对口援建中招标成功,京力作为援建者再次来到红豆村。

还记得第一次来红豆村时这里的样子吗?那时,全村98%的房屋被地震震毁,村子里到处是残垣断壁,两年后,这里是公园般美丽的川西村落。

红豆村因千年红豆树得名,而村里人从未意识到这棵树和这个村名包含的浪漫色彩。震后重建,北京援建者开发出了红豆村的特色。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协商,决定依托红豆村的独特资源,开发婚庆旅游产业,着力将红豆村打造成西南第一“婚庆民俗文化村”。

北京补贴每户两万元建农房,并请专业机构统一规划设计,将原来的散居改为聚居,腾出空地建设红豆树婚庆广场和爱情文化博物馆。此外,北京还投资800万元实施供水、排污、道路、沼气、供电和光纤“六进村”工程,优化村内环境。

京力所在的公司中标了红豆村的规划设计。“在红豆村的规划中,我们主张将重建与打造婚庆产业相结合,从而使生产和生活、安居和乐业并重。”京力说。

重建后的红豆村,道路蜿蜒曲折,小桥流水潺潺。房前,翠竹随风轻摆,水中,灰瓦白墙倒映,整个村庄如诗如画。一对新人依偎在情人桥上,背后就是千年红豆树,小两口含情脉脉,相视而笑。摄影师迅速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个甜蜜的瞬间。他说:“这里一步一景,根本不需要选景,拍民居、花草、水景什么都美。”

红豆村不仅有如画的村落,还将有如诗的田园风光。为了打造婚纱摄影基地,村中的农田每季将种植不同作物,春天有成片的油菜花,秋天有金黄的稻穗……

“两年来,我以志愿者、援建者、新娘的身份来过红豆村,这次最开心。”看着为之倾注心血的红豆村将打造成为西南最大的婚俗基地,京力的笑容洋溢着幸福。

新人们拍罢婚纱照,村中小路上已摆好了坝坝宴,这是独具川西风情的喜宴。什邡板鸭、水煮鲶鱼、红白豆腐……一道道菜端上桌,99对新人共饮交杯酒,接受着亲友们的祝福。

师古镇党委书记赵科说:“村里办起不少农家乐和茶楼,还在红豆树附近建了田园风格的酒吧。现在,每个周末都有上千人来红豆村玩,承办喜宴对村里来说不算个事。以前,红豆村人均年收入不过四五千元,如今开展婚庆旅游,村民们坐地生财,年收入至少翻番。”

婚礼庆典、喜宴、婚纱摄影……依托于红豆树,红豆村已经建成一条婚庆产业链。

千年红豆树见证了红豆村的昨天和今天,离它不远处,是新人们植下的红豆树林。这些小苗将同一个个新家庭一起成长,同崭新美丽的红豆村一起成长。JB161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