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真正的潮绣几乎没了,有人却认为只是缺乏总策划,如今与现代服装生产结合的潮绣让人看到生机……
潮州市潮绣研究所工场来了一群职校实习生,其中还有三名男生。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杨媛
实习生 罗雁琪 通讯员 曹轩
在上海世博会上,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刺绣专业委员会理事康惠芳女士的潮绣精品《世博会广东馆》进入广东馆永久陈列;潮绣作品《金色骑楼》也被广东馆指定为高级礼品送给世界各国主要领导人和重要嘉宾。这是否意味着以造型立体独树一帜的古老潮绣迎来了春天?
羊城晚报记者走访潮绣艺人,发现同样思考着潮绣传承问题的艺人们观点迥异:有人说潮绣将死,有人则认为潮绣得到了发展。
无人会画稿,潮绣忧传承
潮绣是全国四大名绣中粤绣的一大主要支流,与苏绣、湘绣、蜀绣写实、平面的特点相比,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的潮绣因造型立体而个性鲜明。88岁的林智成是潮绣界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文化部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潮绣)的代表性传承人。林智成13岁进入潮州一家绣庄当学徒,一边给师傅冲工夫茶,一边“偷师”,临摹钻研潮绣绣稿,终于学会了画稿,花卉、龙凤、博古、人物等潮绣传统题材都能独立创作。
关于潮绣的传承,让林智成最为担忧的是:“如今没有什么人会画(潮绣)稿了!”精通画稿的潮绣大师大多已去世,林智成所带的五六个学徒,也几乎都已去世。他也将画稿、刺绣的潮绣技艺传给自己的二子四女,不过目前只有大儿子以潮绣为职业,仍然画稿。林智成说,曾有人在市面上买了一幅所谓“潮绣”,拿给他一看,原来是在一幅苏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根本不是真正的潮绣。他不禁感叹:“如今‘真正’的潮绣几乎没有了!”
培养年轻人,创新很重要
在潮州市潮绣研究所的潮绣工场,三四十名中年女绣工正埋头刺绣。只见几名女绣工边上,还围着三三两两穿着校服的学生妹学生仔。原来,他们是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去年初设的传统工艺班的18名学生,在校读了一年的基础课后,一个月前来到这里开始为期两年的实习。实习结束后,如果他们的作品达到中级水平,将可破格拿到中级工艺美术师水平证书,并可被工场吸收为绣工。
据潮州市潮绣研究所所长孙庆先介绍,成立研究所的一大目的就是培养年轻人,让潮绣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孙庆先认为,并非百分百传统题材、百分百传统针法绣法的潮绣才是“真正”的潮绣,他强调:创新对潮绣发展十分重要。
高级工艺美术师康惠芳的潮绣工作室位于潮州牌坊街。她也强调题材和技法的创新,一些根据名画绣成的作品如今供不应求。她认为,潮绣画稿人越来越少不要紧,因为扫描、电脑制作非常方便,现在的潮绣基本不用画稿。她认为,潮绣缺的是像她这样的“总策划”。她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潮绣就如一台戏,有生、旦、丑……是集体创作、讲求配合。潮绣有数以百计的针法绣法,每个绣工往往只掌握其中较常用的十多种,且各有所长,必须有一个总策划,开设工场、组织绣工,进行流水作业。
据了解,潮州市目前约有潮绣工场近百家,但创新力强、能出精品的就凤毛麟角。康惠芳认为,这是因为缺“总策划”。
借助新产业,焕发生命力
令潮绣艺人欣慰的是,聪明的潮州人将潮绣与现代服装生产结合起来,让传统工艺实现现代化改造和产业升级换代。潮州市政府也致力于引导潮绣这一古老艺术在新生的婚纱晚礼服产业上重新焕发生命力,擦亮“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的名片。
据了解,作为潮绣的支柱企业名瑞集团、金潮集团,十分重视潮绣传承和发展。名瑞集团开辟了近500平方米的潮绣精品厅,展出上百幅潮绣精品;还组建了由20多名潮绣新老艺人组成的潮绣精品工作室,从事潮绣精品的制作。金潮集团组建了由老绣工组成的潮绣工作室,专门从事潮绣工艺的研究和开发,让潮绣在婚纱晚礼服的载体上得以延续。潮州成为世界婚纱晚礼服最大的生产出口基地。 (发自潮州)
杨媛、罗雁琪、曹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