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研讨柳、茂腔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本报讯 (驻青岛记者毛公强)由山东省文化厅、青岛市文广新局主办,青岛市艺术研究所承办的柳、茂腔艺术保护与发展研讨会暨《柳、茂腔传统剧目选》赠书仪式日前在青岛举行。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所所长傅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戏曲研究》副主编刘祯,作家莫言,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青岛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姜正轩,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孟令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茂腔)代表性传承人张梅香,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腔)代表性传承人袁玲等人参加了会议。
据悉,为使柳、茂腔这两项传统艺术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好的发展,青岛市艺术研究所对现存的百余部茂、柳腔传统剧目剧本进行了挖掘整理,精选出33出优秀剧目和茂、柳腔主要唱腔,出版了《柳、茂腔传统剧目选》,分上下两辑,约60万字。
被誉为“胶东之花”、活跃在山东东部青岛、烟台、潍坊等地区的茂腔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曾有“肘鼓子”“周姑子”“轴棍子”“正歌子”等名称。早期茂腔的唱词完全口语化,唱腔单纯易学,伴奏乐器简单,易被市民、农民所接受。茂腔共有140多个剧目,较完整的有108个,代表剧目有《四大京》、《八大记》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更多新闻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