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术馆
关山月美术馆
本报记者 高素娜
2000多平方公里的深圳,目前已拥有数家全国知名美术馆,如关山月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华·美术馆、大芬美术馆、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美术馆等。有人称赞这些美术馆是艺术与生活结合得很好的城市文化样本,也有人认为它们发展缓慢,遭遇发展瓶颈。但如此多的美术馆缘何集体出现于深圳而不是其他地区?它们看重了深圳什么?又为深圳带来了什么?
以公共教育激发 市民的艺术兴趣
9月19日至26日,仅一周时间内,“我负丹青——上海美术馆馆藏吴冠中作品展”“异域行旅——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画家国外写生专题展”“水墨炼金术:谷文达实验水墨展”“江南城色——长三角地区书画名家迎世博作品展”等十几个重要展览相继在关山月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处开幕,吸引了包括珠海、广州、香港等许多外地人士前往参观。这使人们在感叹“深圳市民幸福”的同时也不禁思考,深圳的美术馆为何如此红火,它们的吸引力何在?
这种吸引力可能由诸多方面构成,比如单位面积内美术馆的数量大、展览的频率高、参观免费、美术馆及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性强等。据了解,目前深圳市美术展览的数量每年保持在200场以上,且拥有相对固定的观众群。“我们大多数美术馆都有各自的网站和《美术馆之友》,会及时地将展览信息和各种活动告知观众。” 据关山月美术馆副研究员张新英介绍,深圳市所有美术馆近几年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公共教育活动,如定期举办面向市民的普及性讲座以及文化义工第二课堂活动等。“关山月美术馆举办的讲座除美术专业外,还包括社会学和历史文化知识等,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和节日进行各种知识的普及。同时从去年开始,关山月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部还将展览或部分藏品整理后安放到社区、学校等,并组织了一些观众可以参与的活动,如邀请艺术家或深圳大学的老师、学生现场教市民如何印画等。” 张新英说,“老百姓只有在了解了之后,才有兴趣去参与。我们通过这些活动和普及性的讲座来提高普通市民的兴趣和艺术鉴赏力,吸引他们前往美术馆参观。可以说,在实现深圳市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功能方面,全市美术馆都做出了各自的努力和贡献。”
经济发展成就美术馆活跃
深圳的美术馆无疑有自己成功的一面,但国内许多城市的美术馆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却并没有出现如深圳这般集中和活跃。“美术馆之所以在深圳非常活跃,一是经济发展的推动,二是政府文化管理层的重视和政策支持。” 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说,“美术馆是一种消耗型、公益型的文化,它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城市,要支撑公益型美术馆的运行是比较困难的。”
据深圳市文联主席董小明介绍,深圳的美术馆建设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为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至今。“现在的何香凝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画院陈列馆等专业美术场馆即是在上世纪90年代相继建成的,它们开创了新时期中国美术馆建设的风气。”董小明说,2000年后,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全国各省市的美术馆建设进入第二轮高潮,深圳与此同步,诞生了一大批特色各异的美术馆项目。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深圳市美术馆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定位,如何香凝美术馆以当代艺术为主,关山月美术馆以关山月艺术研究和20世纪中国美术为主,深圳美术馆以当代油画为主,深圳画院陈列馆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水墨文化的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主,华·美术馆以当代艺术和设计艺术为主,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美术馆以版画为主且正在筹建中国最大的版画博物馆,另外还有大芬美术馆、雅昌艺术馆等诸多私人、企业建设的美术馆,它们遍布在深圳的各个角落,已经成为深圳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馆在深圳发挥了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作用,为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积累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在过去的20年中,深圳提出了‘城市山水画’‘都市水墨’等中国画革新的重要课题,且以美术馆为平台对这些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创作和展览,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术馆也是当代中国美术转型的实验场。同时,历届全国美展中深圳都是重要展区,而其它许多国内外的重要展览也都选择了深圳,如国际水墨双年展举办7届以来,已有上千位外国艺术家参与其中,可以说,深圳的美术馆不仅展示了这个城市艺术创新的成果,更发挥了中国美术走向世界的窗口作用。” 董小明说。
文化生态和人才 是发展瓶颈
虽然深圳的美术馆在全国赫赫有名,圈内对于其展览质量也较为认可,但仍有许多显在因素制约着这些美术馆的发展和进一步提升。在孙振华看来,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深圳的文化积淀不够深,公众的参与度不够是主要原因。文化是一种生态,美术也需要一些相关行业来互相支持,国内美术馆做得好的城市一定有一些美术学院等高端的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同时画廊、拍卖行等相关市场也比较活跃,社团、组织和收藏人群也较多,只有形成了这样良性循环的生态面,它的艺术及相关行业才能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它的生态链条还不完整,既没有美术院校,也没有活跃的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媒体,这对于艺术传播、公众影响、公众参与有很大影响,不能产生良性循环。我们虽然有硬件和政府支持的优势,但公众参与还不够,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很年轻、文化积淀不够、文化生态面没有建立起来。” 孙振华说,“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文化硬件建设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一个城市文化水准的普遍提高,这是一个综合性、多方面且需要时间培育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就能奏效的。我觉得深圳美术馆的发展也能说明我们文化发展中的某些有规律性的东西。”
诚然,文化艺术积淀的薄弱,已成为新一轮美术馆发展的瓶颈,但在这个环节中,建立一支现代化的、专业的人才队伍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在美术馆事业大发展的时候,建设者对于当代美术馆的认识,是直接影响到新时期美术馆建设成败和水平的最关键问题,在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并不是建美术馆就是好事,建设者要有科学发展的观念,衡量当地美术馆的布局是否合理,对当地文化艺术的发展是否合适,以及美术馆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机构、应该具有怎样的功能等,如果这些认识不足,往往建完美术馆后会发生很多问题,这在全国普遍存在。”董小明说,关键要看该地区是否具备建馆条件,是否需要此种文化设施,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的财政投入,对于文化发展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这些资源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全国美术馆的合理布局下,在对于美术馆的功能、性质有充分认识的前提下,才能产生有效的美术馆建设的成果。
“对于国家来说,当前还是缺乏专业的美术馆建设和管理队伍,如果建设者、专业人员的素质跟不上,我们国家对于美术馆建设的管理、对于美术馆发展的规划就不能上升到科学的水准,这也是当前最大的瓶颈。”董小明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