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属于我们的游乐场”
参观者进入香港展厅后,便宛如置身于充满动感的影片之旅。一个时长2分种以“香港多面体”为主题的影片,会在360度弧形屏幕及14个影像屏幕互动播放,以印象方式表达香港的不同面貌。参观者还通过互动装置,体验香港的内联外通,这些装置与香港馆以及在香港的相同装置相连,让身处不同地方的人可以随时联系。
记者在中国国家馆看到了中学历史书的《清明上河图》,但这张巨大的清明上河图展示的北宋的光阴在眼前流动起来:引车卖浆者从你眼前走过,手持书卷吟诵的书生背影渐渐远去,老人和孩子也怡然自得……
记者在世博园的展馆内感受到不仅“时光能流动”,声音也有了“能量”。在德国馆,很多人像孩子一样大声呼喊,用声浪推动那个金属球动力之源时,就像孩子在游乐场一样尽情释放快乐与幻想。
来自北京161中学的高中生小阎对场馆里的那些智能“机械”化的展览更感兴趣。他说因为家里人有开飞机的,所以特别希望自己以后能去搞飞机的制造。对他来说两年后考大学首选是制造专业,参观世界博会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理想。
闹中取静的“静心之旅”
来自江苏的小女孩妞妞只有三岁,第一天还高高兴兴地坐在租来的童车里,第二天说什么要让妈妈抱着,她说这样可以看得更清楚些。妈妈后来明白,原来坐在童车里,她的视线很低,看到的多是成年人的后背。后来妞妞的妈妈干脆选择了一条“静心之旅”。
她选择游客少而又能静心体验地方。她发现太平洋联合馆很少需要排队,但馆内的面具、木雕以及各种手工艺品都精美无比,其中不少是参展国能工巧匠的经典之作,在这里,她仿佛走进一个个陌生而遥远的国度。
同样,在靠近新闻中心的世博公园,妞妞在妈妈怀抱里看到了成荫的绿树,还享受了喷雾的小树林和人工溪流。她们在夜晚欣赏到黄浦江对岸的万家灯火,远眺了被灯光映照得光彩斑斓的卢浦大桥。在后滩公园还看到湿地、江滩、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以及全国各地的珍稀植物。
来自甘肃的王军在智利展馆买到两根“听雨杖”。这是两根看似非常平常的木杖,从横放状态拿着轻轻竖起来,便发出“沙沙”的雨声,长的发出“下大雨”的声音,短的发出“下小雨”的声音。她说,这是用多年生的芭蕉树的杆做成的,里面装上了芭蕉的种子。芭蕉种子落下来就像是下雨的声音。王军说她来自西北干旱地区,平常很少下雨,这样在家就可以经常听到“雨声”了。
“其实,每个展馆都在展示不同的文化,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游客可以先去那些不用排队的馆,等晚上人少的时候再去热门馆。”马惠娣说,世博还有一个多月就结束了,现在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世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能留下什么,我们体验之后又能做什么?
她认为,任何一种文化在大千世界里都有着它的美好,世博文化更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认知。观博者在闲暇时间能高质量地享受闲暇生活,能体验一种激情的机会非常难得,最好能在体验式休闲的基础上带来新的灵感,带来新的创造冲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