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旅行和登山爱好者、四川人李松涛日前在宽巷子开讲座,探讨旅行的意义
或者从今晚就开始了,大量的背包客从成都开始出发,脸上写满回归自然的期待,用一次旅行忘却城市的喧嚣。在各个户外论坛,旅行线路的攻略比比皆是,但对大部分人而言,七天之后,除了一堆到此一游的照片,很难留下其他让人心动的内容。
在一本旅行书中,作者谈及这样极具讽刺意味的事实:我们不想重蹈别人的覆辙,但又没有勇气另辟蹊径;想体验传统文化,但又不愿意放弃已经习惯的舒适。当我们看到传统村庄的住房、交通和衣着都趋于现代化的时候,通常会感到失望,但这一切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中,我们却从未产生过质疑。
当很多驴友在旅行之后感叹“当地人变了”的时候,似乎很少反思自己作为一个旅行者应该对此承担的责任。川籍知名旅行和登山爱好者李松涛本周在宽巷子做了一次“负责任的旅行”的主题讲座,我们想寻找世外桃源,但自己的旅行却是对世外桃源的破坏,旅行的意义又究竟何在?
别把傲慢带上
李松涛是国内知名的旅行和登山爱好者,但他最初是一名老师,作为一个四川人,尽管从小生活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但他仍然想走出内心的“盆地”,想知道“山外面的样子”。
在2005年的时候,获得一家户外品牌2万多元旅费赞助和全套户外装备的李松涛将自己的人生与户外旅行紧密捆绑在一起,这几年下来,他旅行的足迹遍及国内的各大名山大川,还曾到过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非洲等地,并在最近推出了画册《从喜马拉雅到喀喇昆仑——1300张照片和旅行的故事》。
但户外旅行的经历也给李松涛带来困惑,李松涛披露自己曾经的经历,他在一处寺庙,曾经因为逃票不成而尝试贿赂抓到他的人,而在加德满都的酒吧,他有朋友尝试用付费的方式邀请歌舞表演的女孩子共饮,李松涛后来说,“这种举动不仅是出于我们在城市生活里养成的狂妄与轻放,还出于对当地社会习俗的无知与傲慢。”
■李松涛观点:旅行是出于希望探寻不同世界和不同生活的愿望,旅行提供难得的机会使我们能够审视自己所处的文明;但出于自身的肤浅与自大,我们又妄图把世界上的一切都改造成我们所希望见到的样子——然而,如果世界全部变成我们所能理解和熟悉的样子,旅行对我们来说还有什么意义?文化尊重不仅是表面的恭敬礼貌,更是对当地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敬仰和谦逊。
言行举止入乡随俗
丽江的变化是让李松涛感触最多的,多年前他到这里时曾为之震撼,然而接踵而来的摄影者、背包客逐步让这里起着变化。李松涛说:“到今天,我们已经可以见到旅游业对当地传统生活所带来的巨大改变:这里的纳西族小伙子已经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学习园艺、雕塑、音乐和文学,而是每天沉迷在四方街的大小酒吧,除了商业需要或表演,从当地人的生活中已经很难找得到纳西文化的影子和痕迹,都市人浮华的生活方式轻易就颠覆了他们的传统。”
李松涛在旅行中也看到,即或在偏僻的乡村和山野里游荡着的驴友,他们红红绿绿的服装和背包,高声大气的外来口音和奢侈浮糜的消费方式无一不在对当地产生影响。“真正的淳朴和风度需要积累和沉淀,商业社会对人的改变是巨大的,一名负责任的旅行者,要做的是如何让他们尽量减少这种影响的负面效应。”
■李松涛观点:如果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去做,基本的方法就是摒弃在现代城市里养成盲目自大的优越感,朴素而低调地旅行,首先学习穿着装扮像个当地人,然后是行为举止,再后是思考和行事的方式,把自己的一切都融入到当地的社会和文化之中,学习做一名悄无声息的旅行者,是负责任地旅行的一步。
购物可能播恶种
在旅行中,购物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环节,游客的消费显然有助于改善旅行地的民生和发展。但很多人却会抱怨,他们在购物时得非常小心,以免被当地人敲了竹杠,李松涛认为,这其实是当初不合乎道德的交易所造成,“我还听到过有朋友谈起如何在偏远的山区用廉价的手电筒换取当地人的腊肉——当我们用廉价的工业品换取丰盛饭食的时候,是否有想过这种行为和数百年前西班牙人在美洲用玻璃珠子换取印第安人黄金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在今天,由于未合乎道德的购物而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西部山区,因为游客的购买而致雪莲和虫草枯竭,而在南部海滨,因为游客的购买和饮食而致有些珍贵的海洋生物面临灭绝。李松涛说,众所周知的藏羚羊之所以面临灭顶之灾,就与很多人肆无忌惮的购物方式有关系。
■李松涛观点:旅行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馈赠,公平交易会使双方共同获益,所以在旅行中完全没有必要吝惜你的支出和预算,真正需要当心的是:那些不好的购物习惯是否会转变为一场道德的审判。
环保不仅是不扔垃圾
“不乱扔垃圾”看起来很简单,但现实中却很难做到,那些周边的户外线路,和十年前的差别已经非常大了,除了遍野的垃圾,道路、环境乃至当地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是非常剧烈。当环保人士大力组织大家到户外拣垃圾,并且千辛万苦地普及文明教育的同时,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工业文明下的人们对自然索需无度,奢侈浪费是环保最大的敌人。
在那些偏远地区生活的人们,显然要比在城市里长大的人们更懂得自然的奥秘,爱斯基摩人从不过度狩猎囤积敛财,印度人也知道适时地节制欲望,而非洲的好些民族总是能够从简单的生活中获取无尽的乐趣,与现代文明保持着适度的距离。这一切在已经让人品尝到消费时代恶果的今天看来,无疑是一种质朴的远见和至高的智慧。李松涛认为,如没有在旅行中学会这种智慧,未免浪费了大好机会。
■李松涛观点:环境保护的真正含义,不在于再建立一个干净整洁的自然环境为我们享受,而在于重建人与自然之间亲密无间,共生共灭的和谐关系,重建自远古而来我们对待万物,对待生死,对待自身的方式和智慧。旅行正好提供检点和反省的机会,当你发现在简单的生活中蕴含着无尽的快乐,而物欲的满足终归有限,那么无疑是旅行带给我们最好的馈赠。
用一次旅行体验爱
陈绮贞有一首歌叫《旅行的意义》,如果把旅行看作一种体验,对旅行者最大的回报就是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难忘的人生体验。相比之下,仅把欣赏风景当作旅行的目的虽然并不算什么错,但赋予旅行更深的意义显然更加值得尝试。
不管是发达还是贫穷的国家,都会有很多事情值得旅行者去关注和尝试,比如社区里的弱势群体,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儿童,历史建筑的维护保养,还有非物质的传统文化的传承等等。李松涛认为,加入志愿者工作是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这些工作还可以非常容易地结交当地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的人。
■李松涛观点: 志愿工作使人更加深刻体会生活的责任感,教人如何仅仅凭借“爱”和“感激”来克服困难达到目标。如同一位朋友在他的旅行笔记里写到的那样:“我们来到这里工作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帮助别人,而是让自己学习怎么去‘爱’,再将这份‘爱’带给身边的人……我们在路上学习爱,而回到生活中才是实践的开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