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怎样赢得全球声誉
2010年09月30日 09:34 解放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报记者 蒋心和

“中国制造”虽早已走向世界,但中国品牌在各国市场上却较少为人知晓。这显然与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制造大国身份很不相称。

近年来对中国品牌的评价多如牛毛,但较零碎分散,原因是缺少一个面向全球的专业调查。

日前在沪举行的创意香港·品牌中国研讨会上,香港广告商会公布了 “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现在与未来之成功因素”的调查报告,首次在世界五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范围内对490名品牌专家进行调查,了解这些专家对中国品牌的看法,并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赢得全球声誉出谋划策。

整体形象仍较落后

本月16日,全球品牌集团Interbrand发布本年度“全球最佳100品牌排行榜”。可口可乐稳坐老大位置,IBM、微软继续保持亚军和季军地位。可惜的是,与往年一样,中国依然没有一个品牌上榜。

在对490名具有多年品牌建设经验的品牌专家调查时,调查主办方得到的普遍意见是:中国品牌仍未能与大多数国际主要品牌处于同一档次。 9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品牌落后于国际主要品牌。其中, 62%受访者认为落后, 29%受访者认为稍微落后。只有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品牌可与国际主要品牌相媲美或更优胜。

全球各地区对中国品牌的评价有所不同,中东及非洲地区受访者中, 2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品牌可与国际主要品牌相媲美或更优胜,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北美排在其后,为10%。对中国品牌评价最低的是东欧受访者,仅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品牌可与国际主要品牌相媲美或更优胜。认为中国品牌落后比例最高的是拉美受访者,达到71%;其次是欧洲、东欧,均为70%;而中东及非洲地区该比例最低,仅4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品牌落后。

对不同行业中国品牌的评价差异较大,其中对互联网、游戏、媒体行业中国品牌评价最高, 63%受访者认为可与国际主要品牌相媲美或更优胜,认为落后或稍落后的仅占37%。排在第二位的是电脑硬件中国品牌, 59%受访者认为可与国际主要品牌相媲美或更优胜;排在第三位的是手机/电信以及银行/保险中国品牌, 53%受访者认为可与国际主要品牌相媲美或更优胜。评价最差的是汽车中国品牌,仅21%受访者认为可与国际主要品牌相媲美或更优胜,而79%受访者认为落后于国际主要品牌。其次是个人/家庭护理品牌, 34%受访者认为可与国际主要品牌相媲美或更优胜。

50%的各国品牌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品牌的主要实力为具有良好价值,评价比较正面。不过受访者认为,中国品牌需在质量、信誉、安全、诚信、道德等品牌基本价值方面赶上国际水平。 51%的受访者认为,质量是妨碍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最大障碍,其次是安全 (占20%)和消费者缺乏认知 (占14%)。

未来5年将成为关键

接受调查的各国品牌专家普遍认为,如果中国品牌能解决若干关键问题,未来即使中国品牌不能优于主要国际品牌,也会如这些国际品牌一样出色。对于中国品牌要想在多个行业成为全球领导者,未来5年将成为关键的转折点。

与多数国际品牌相比,中国品牌通常比较 “年轻”,因此需要时间发展品牌及其核心特质,如质量、信任和信誉等。

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各国品牌专家认为消费电子产品等中国品牌,将在5年内得到提升或显著提升。排在首位的是消费电子产品品牌, 86%的被调查者认为其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将强劲增长;手机/电信品牌同样赢得86%被调查者的认同。其次为电脑硬件品牌,得到85%被调查者的认同。其后依次为互联网、游戏、媒体 (80%),白色家电 (78%),汽车 (76%),时装(66%),个人/家庭护理 (65%),银行/保险 (62%),航空公司 (53%),食品饮料 (52%)。

在涉及品牌提升的诸多因素中, 30%的被调查者认为未来5年内,国际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识将从价廉质低转变为价钱好品质高;但32%品牌专家持相反意见,持中立观点的被调查者占38%。

对5年内中国品牌将改变 “跟风、抄袭”形象,42%受访者持怀疑态度,仅21%受访者认为可以做到,而37%受访者持中立态度。可见,要改变这一负面形象,中国企业需要作出艰苦努力。

调查发现,安全已成为获得国外消费者和用户信任的核心要素,而信任是所有国际品牌应当具备的基本特质。中国品牌应重点提升安全标准和中国品牌的安全形象。如果目前这种负面形象存在的时间越久,中国品牌要作出改变就会变得愈发艰难。

针对未来5年内中国品牌将改变安全形象,虽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悲观判断,但仍有38%的受访者认为不会克服这种安全恐惧。只有21%的受访者认为安全形象能在5年内改观。而41%的品牌专家对此暂不表态。

改善形象途径何在

当下在世界各地,无论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很多国际品牌如英特尔、苹果、西门子、 GE、耐克、雀巢等,均在中国生产。人们不禁要问,既然中国有能力制造出享誉全球的贴牌优质产品,那为什么就不能生产出中国自己的品牌产品呢?

参与调查的各国品牌专家建议,改变中国品牌形象的途径很多,但最紧要的是从六个方面着手,即提高质量标准、重视宣传质量的提升、有效提供售后服务、树立品牌管理口碑、通过广告建立认知度和熟悉度、以价格凸显质量。

提高质量标准应放在第一位。其实,各国消费者和用户心里都明白,他们购买或使用的国际品牌,事实上很多产自中国。但问题是有些中国品牌并未使用国际标准进行生产,而是使用中国标准,或虽已使用国际标准,但各国消费者和用户并不知情。对此,他们建议应提高国际标准的认知度,提高质量标准。而要让各国消费者和用户确信中国品牌产品做到了这一点,取得质量标准的国际认证和所在地认证是第一步。

重视宣传质量的提升。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前几年,一些中国产品暴露出来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迅速成为各国的头条新闻。相反,要让各国消费者和用户感受到中国产品质量的提升,改变中国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负面形象,时间却要长得多。但无论如何困难,这项工作必须做好。积极宣传中国品牌质量的提升,包括开展公关活动、培训零售商和销售员工、在包装上清晰地注明各项质量实测数据等。不过,品牌质量宣传必须实打实,接受调查的一名品牌专家发出忠告:无真实改变质量问题的公关活动弊大于利。

有效提供售后服务。各国品牌专家认为,必须让消费者和用户知道,中国品牌产品能够履行承诺,会有人承担责任。例如,消费者对产品有疑问,应当找谁?假如产品破损,谁应对此负责?如果产品对消费者造成伤害,谁该负责?这些都是消费者和用户在购买一个具体品牌产品前后,必然会想到的问题。可惜的是,接受调查的各国品牌专家认为,中国品牌很少或根本不提供售后服务。他们建议,中国品牌应切实予以改进,售后服务不仅仅是产品保修,还应当在国外市场上设立接触点或服务点,使消费者和用户能随时提问并及时获得满意的答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蒋心和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