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理发变迁
2010年10月06日 02:12 成都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文/刘可继

1925年我出生后的一个月,娘抱着我在成都街口的理发店,请来一位理发师,给我剃胎毛。盯着师傅拿刀的手,我哭了两声,便乖乖地让人刮了头,娘还用红纸封了四百钱作为理发费。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剃头。当然当时的事我已经忘了,后来到了我童年时期,娘闲话时说的,至今还留有印象。

这以后,就是幼稚时期了,我常被娘抱着在街口的杨家理发店剃头,每次都在颅顶前留一绺头发,瓦状,人称鞋底板。后来知道这是因为保护幼儿的前卤,想想还是很有道理的。只不过顶头那一绺显得很难看。

初入私塾不久,遇上一个学友告诉我,他父亲是中新街开理发店的,看他说话的神色,带有几许骄傲感。后来才知道,他对那些沿街挑担、随喊随停的理发匠嗤之以鼻;就是设摊摆点,掛着镜子在墙边理发的,他也有些瞧不起,这就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而我仍然在担子那里剃头,只是头顶上的一绺毛消失了,起初是剃成光头,称之为和尚头,不久就用推子推成光头,再后来就剪成平头……这真是一步一个台阶啊!

到了求学时代,头顶上又起了变化了,每月就得进一次理发店,不是剃头,而是用推子剪成发型,名曰“拿波”。理发师还用皂角水洗发,再稍事修面,然后还要粗略地挖耳,使用热水毛巾脸上一擦,这些工序完成后,还要在顾客脸上抹点雪花膏。

我长大成人后,所进的理发店,设备又有些不同。除了活动的坐椅,宽大的照人镜以外,有些设备我认为是过渡性的。比如:天热时用芭蕉扇组成大扇,吊在屋梁上,系上绳子,用人挪动,使之摇摆成风,这难道不是过渡的“电吊扇”吗?洗过头要让毛发干得快,使用镔铁做成的手提烤炉,炉底烧碳火,有三四十公分高,园形弯管,拐向你的头发,使之烤干,而这不是以后的“电吹风”吗?如果你要使毛发成卷形,就用小型铁钳,在炭火上烧热,夹上你的头发,使之成卷形,这也是那时的简易烫发工具。

这些古老的原始工具,在那时是当之无愧的,以今天的眼光视之,真是太简陋了,所以我称它们为过渡性工具。

往事已成历史,但人是离不开理发的,头上的毛发是周而复始地生长,长时犹如垃圾堆于头上,需要消道夫来清扫。而今我已耄耋之年,一生理发何止千次,直至今日发顺须尽,一出店门,精神为之一振,不知同龄老人是否有此同感?

我想人应该一眼向过去回顾,更应该一眼向未来瞻望。因为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只知辛酸苦辣,方惜甘脆肥脓,才能勇往直前追求美满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