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有了博物馆
2010年10月09日 06:56 解放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舒乙

建一座博物馆以一部文学作品为主题是个不错的主意。

真有这么一座博物馆出现了,它在青岛,叫“青岛骆驼祥子博物馆”。

老舍先生1934年夏至1937年冬住在青岛,先后住过四个地方,最后搬到黄县路十二号,在这里住了六百三十余天,创作了《骆驼祥子》等作品,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开。此处离山东大学很近,步行要不了几分钟,上课教书很方便。不过,一九三六年暑假后,老舍先生毅然决然地辞了教职,专心写作,头一炮就是《骆驼祥子》。诚如他自己所说:“思索的时间长,笔头上便能滴出血和泪来。 ”《骆驼祥子》问世后,成了他的代表作。经过时间的考验,《骆驼祥子》也被公认为中国新文学白话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已有四十多种外文译本,并被频频搬上舞台和银幕,蜚声海内外。

然而,对能不能以一部文学作品为主题办一座博物馆,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说不能的多半是以并无先例为理由,起码,以前没怎么听说过。

而且,眼下地方上尚有一种贪大的弊病,建博物馆动不动就要冠以国字号,喜欢叫“中国”的某某博物馆,此风一刮,不得了,重点便不会放在内容上,而是先争名、争房、争地、争规模,甚至形成先盖房后找东西的“倒置”怪象。

以 “骆驼祥子”命名一个博物馆,先得看《骆驼祥子》这个命题有多大的资源,够不够丰富,这就要具体分析了。

细细地看,这里有三个层面。

首先,这里有现成的房子,是老舍故居之一。青岛黄县路十二号是一栋两层小楼,二层之上还有无窗的阁楼,勉强说三层也未尝不可,横剖面呈长方形,一、二层的总面积有四百平方米。当年老舍一家人租借首层,第二层是另外一家人,各有各的门。房子有独立的小院,院中有花圃,有树,临街有大铁门。小楼位于黄县路中腰,据路口也就是五十步路,路不宽,可容两部车并排通过,整条路左右全是居民住宅,环境相当安静,确实是写作的理想环境。不过,此房后来命运不济,上上下下挤进了十二户人家,而且全部产权卖给了各户居民,到后来真想起来办老舍故居纪念馆时,又不得不花大价钱分头购回,费时费力费财,一度成了令市政府和区政府头痛的 “老大难”。幸亏青岛市政府和市南区政府有眼光、有魄力,艰辛地工作了整整三年,终于将全部产权收回,搬迁了十二户居民,然后彻底大修,由里到外,整旧如新,为建一座别致的博物馆打下了好基础。

其次,《骆驼祥子》作品恰好有很丰富的文物资源。 《骆驼祥子》居然有完整的手稿在世,这很不简单。在1949年以前的众多老舍小说手稿中,目前只有两部手稿在世,一部是《四世同堂》,另一部便是《骆驼祥子》了。说到《骆驼祥子》手稿,特别要提到两位先生,一位叫陶亢德,一位叫顾廷龙。

亢德先生是《骆驼祥子》手稿的最初的保存者,他是《宇宙风》半月刊杂志的责编,《骆驼祥子》是经他的手连载于《宇宙风》杂志上的,时间是1936年9月至1937年10月,整整一年,在第25期至第48期上,共二十四期。陶亢德先生见老舍先生的手稿写得极漂亮,是原稿,不是抄件,十分珍爱,发排之后便将手稿一直保留在身旁,而且后来躲过了一切战乱和苦难,不曾遗失过,直至“文革”开始被红卫兵抄走为止,从此下落不明。 “文革”之中,在上海图书馆,有一次在清理和焚烧集中起来的抄家图书资料的过程中,当时已经靠边站的老馆长顾延龙先生偶然发现书堆中有一个大纸包,乘人不注意抢在手中,打开一看,竟然是《骆驼祥子》手稿。 “文革”后,按有关政策规定,上海图书馆准备将这份珍贵手稿归还给陶亢德先生。重病的陶先生在弥留之际专门留下书面遗嘱,说一旦手稿到手就将归还给老舍后人永久留存。可惜,这个遗愿后来因故并未实现。上图保留了一份完整手稿复印件之后,将手稿归还了陶家。目前据悉,手稿后来以“奇货可居”的方式被出了手,去向不明。好在《骆驼祥子》手稿复印件的仿真件出现在了青岛老舍故居里。跟《骆驼祥子》有关的原始手稿还有一份老舍先生写的《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也陈列在故居里。 《骆驼祥子》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它有四多:一版本多,二译本多,三评论多,四改编形式多,其中各种各样的版本,包括线装本和 “小人书”连环画,还有众多的外国译本,不同的日文译本就有七个,颇有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效果,可以布置成一个单间;而根据《骆驼祥子》改编衍生的各种文艺作品可以布置成另一个单间,而且可以用电视荧屏的方式展出,可视可听。根据《骆驼祥子》改编的文艺作品形式有话剧、曲剧、京剧、舞蹈、电影、连续电视剧等等,许多导演和演员都参与过改编,而且名满天下。这么看来,这个博物馆以《骆驼祥子》为核心不仅是因地制宜的,而且也是极有内涵的,不管从哪个方面想,都是一着妙棋。

再次,“老舍先生在青岛”也自然是这座博物馆的涵盖内容之一,包括《避暑录话》报纸专栏的撰写,包括此时他的幸福家庭生活,包括他的习武,都有专门的介绍。此次开馆还专门展出了几件家属捐献的老舍先生珍贵遗物:他的眼镜、衣服、印谱、钢笔、小古玩、花盆、笔筒等等,由于年代久远,均已成珍贵文物,格外引人注意。

惊人之笔是,从维修之日起,院里高高的白果树上迁来了一对喜鹊,筑巢产仔,安家不走了。开馆之日,它们居然也高兴地参与庆典,双双飞下来,围着观众的腿在地上跳舞,高兴了,竟然飞上观众的头顶和肩上,与民同乐。真正的喜庆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舒乙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