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山
2010年10月12日 02:57 北京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 陈克永自己家的房顶就是他创作的地方,他说“望山画山是一种境界”。

▲ 中国画讲究山水合一,陈克永干脆在家门口挖了一个水池,专门用来看水中的山。

▲ 因为画室被燕山包围,陈克永给画室起名叫“万山堂”。

▲ 来自台湾的画家周仁祥拜陈克永为师多年,和他一起住在山村里创作。

每天要在画室内睡上一小会儿,他说梦中有山、山中有梦,有些灵感就在睡意之中迸发。

▲ 老师董玉龙是他的伯乐,有了重要作品他总要请老师来看看。

人民大会堂的一个重要会客厅内悬挂着他的作品《春潮颂》,陈克永拿着摄像机拍下他绘画生涯中至高的荣誉。

▲ 陈克永小时候的美术启蒙源于皮影,时至今日这个爱好依旧。

今年57岁的陈克永,最惬意的时光就是在家乡平谷的小山村里,爬上自家房顶,面对近在咫尺的燕山北麓山脉,查看它的每一丝纹理,再把它画到纸上。20多年来,这样的场景不知出现过多少次,家门前的山一遍遍出现在陈克永的画里,而陈克永也从一个农村娃成了把家乡的山画进中南海、画进人民大会堂的名画家。

陈克永出生在平谷区金海湖镇洙水村,家里世代务农。他的童年正值京东皮影最兴盛的时候,村村都有皮影团。那时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在上了蜡的废纸板上刻皮影人。上高中时赶上知识青年下乡,陈克永只得回家种地。耪地、薅草、推车、挑担……地里的活儿一干就是几年。累时苦闷时,钻到大山里成了他最好的安慰。

20岁那年,陈克永的人生发生了三件大事。这一年他先是当上了公社的电影放映员,又参加了县文化馆的“农民绘画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后被推荐到北京师范学院(首都师大前身)革命文艺系当工农兵学员。

毕业后,陈克永回平谷文化馆当了“农民绘画培训班”的教员。本来,他主攻油画,但家乡的山水让他发现最好的表现方式是中国水墨画,于是他转而临摹历代山水名作。从此,爬山、观山、画山成了他最大的快乐。

“家乡的山是我最熟悉的,画起来也最有感情。燕山的特色是布满斧劈皴,而且充满北方大山大水的雄浑博大和苍茫气韵,我要用笔提炼出这股精神之气。”陈克永不懂“深入生活”这句话,因为他就住在山脚下,整天与大山相伴,朝夕相处,一直在“生活”中泡着。

30来岁时进山写生,大雨天他在盘山迷了路,躲在破庙里哆嗦了一夜,天亮后把掉在地上已经被老乡踩进土里的梨子抠出来充饥。40来岁时进山写生,在景台山遭遇没膝大雪,他带着台湾来的学生周仁祥躲进护林员的小屋,土炕上连个被单都没有,硌得他根本睡不着,半夜起来在墙上画虎。

平谷的山他太熟太熟了,膜拜般的热爱让他把这些山画成十几平方米的大画。1995年,陈克永大学时代的老师董玉龙看到了他笔下的山,二话没说,举荐他为中南海会客大厅画山。

“江山,江山,山就代表国家啊。”陈克永不敢马虎。为中南海创作的第一幅作品《大壑腾云》,他就以平谷的四座楼山为原型,之后的《秋情泉气香》以雕窝村口的山为原型。再往后,人民大会堂三层的《万山红遍》以金海湖四周的山为原型,还有全国政协礼堂、全国人大北戴河会议中心、T3航站楼……家乡的山在他笔下变成巨幅画作,它们表现的大多是秋天火红的山景,承载着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也成为他回报家乡最好的礼物。

几天前,当记者造访陈克永,驾车沿着平谷崎岖的山路行驶时,但见秋日下满山的红叶已经红透,这不就是陈克永的画吗?

本报记者 李洋 RJ188

摄影 戴冰 RJ19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