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司为灵感的U盘
↑→虾笼为题材的家具设计
设计私生活
文/Nemo
中文名:吴月明
现任职于广东美术馆
热衷文学、古琴、艺术
文字作品涉及面广,曾为多家媒体登载
连续2年受邀CIID广专委主持策划广州室内设计师纪录片
出版作品《五月十年》
金秋十月,是食物的季节。板栗、桃子、核桃,各种农作物,鱼鳖虾蟹,通通成熟。于是美食也必然成为了这一季设计师们的灵感来源。
又见罗永平,是在九月的德国科隆国际家具展上,他的“虾笼”在充满工业质感的设计品中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愉悦。传统雷州渔民手中养虾的竹笼,在他手上变成了灯具、沙发、椅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件,密密交错的镂空编制,既不冗长,又不单调。
前些日子在上海参加Hemas名为“缝制时间”的展览,期间看见几个法国皮具师现场表演,压片、凝胶、缝纫,指针一线的细致入微,当被人问到为什么大小相差十几倍的手袋价格却相差无几时,Hemas的负责人自信地说,因为所有工序都没有减少,相反尺寸越小的手袋可能更耗费精力。
我一直都对传统手工艺有着一种莫可名状的依恋情怀,从儿时衣领裙边上的细小精致的绣花,到手工缝制的皮具边缘,再到日日都吃的广州茶点中的编制蒸笼,无一不能引起我的关注。虽然同样,我也喜欢Philippi每一件金属制品焕发出的颇具娴熟后工业的流畅质感,库哈斯设计的现代感十足的拼装式玻璃建筑,还有Smart人见人爱的小巧紧凑的少女身材,我们必须承认,每天都有新的设计理念被制造出来,层出不穷,美不胜收,可我却总觉得,这种依恋感是流淌在血液里,无法被弥补和替代的。
一个展览,展示的并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工艺,一种传承的态度,一种细致入微的感受。这忽然让我回忆起,一个北京艺术家和我说过的话,他的绘画追求,不是形象,也不是意向,而是心象。正如在金秋时节,我看见的一个个承装着丰收与快乐的甜美憧憬的“虾笼”,心底被柔软地激起了微微涟漪,这大概是设计师和观者产生的一种心象上的掩映。
任何一件作品,吸引观者的,可能有关历史题材、政治背景、童年记忆、色彩偏好、品牌效应抑或是别的什么理由,可一旦拨动了心底那根细弦,便获得不仅仅是吸引,更多的是感动和尊重。
Nemo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