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方不秘,热干面会更热?
热干面不一定要姓蔡
卢永良(中烹协副会长、原大中华酒楼总经理):应该合力做大的是武汉热干面,而不是仅限于蔡林记。每给热干面的经营设置一个前置条件,就给热干面产业的发展增加了一道门槛。从这个意义上说,蔡汉文公开秘方有积极影响。
蔡林记目前商标和传人分离的状况,未必就不好,相反强求商标与配方传人合一经营,才是给自己戴上了一个箍,因为任何发展决策必须征得品牌所有人和配方传人双方认可,一旦双方经营理念不合,就会给这个品牌带来致命伤害。以大中华酒楼为例,90年代大中华第一次关门歇业后,也曾尝试引进外来资本与武昌鱼传人合作,结果效果并不理想。抢救老字号和创品牌相比,前者难于后者。本地部分老字号过于注重老字号品牌而忽视产品研发工作,这才是威胁品牌的致命伤。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吃的武昌鱼是要裹一层猪油的,现在再这样做谁还会吃?
王永和(蔡林记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蔡汉文此举无碍大局。50年前的老配方已不能代表蔡林记,任何老字号都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才能生存。
“内战”结果可能是双赢
于静(职员):“祖传秘方”是大多数老字号共有的“招牌”,家族内传承保证了血统纯正,但这样的代代传承既限制了产品创新,又束缚了企业发展。一花独春不如百花齐放。虽然现在蔡林记商标和传人分离,传人公布配方表面看有“拆台”之嫌,但往远看,这未必是坏事,有竞争才会有发展,围绕同一个品牌的“内战“,最终结果很可能是双赢。最近热播的《经纬天地》里,主人公南阳“尚吉利”的东家尚达志,费尽艰辛发明了一种优质绸料“花旗”,虽在美国获奖,却迟迟打不开销路。最后尚达志做出一个令朋友和敌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教会所有同行“花旗”的织造工艺。结果,“花旗”织造在南阳形成规模,打出了名声,各地商人纷纷前来采购,织户们都获利可观,而“尚吉利”因为是“花旗”的诞生地,成为最大赢家。
唐伟(公务员):百年蔡氏热干面公布配方,这其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尝试,也是对包括秘方在内的非物质文化负责的态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就能调动一切参与者的积极性,并通过产业化经营,达到对秘方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利用,更好地造福于社会。因此,公布秘方不啻为一种好办法。
老字号宜统不宜分
涂水前(武汉餐饮协会秘书长):一个蔡氏热干面配方,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这就是老字号的魅力所在。但作为餐饮服务类的老字号,基本上要以企业的形式存在,这就要考虑老字号的市场生存能力,蔡氏热干面的生存与发展也必须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作为一个快餐早点类食品,基本只有标准化、连锁化发展一条路可走,具体表现为,能标准化生产的中央厨房,能集中配送的物流体系和统一价格、品牌及服务的经营门点。由此可见,“蔡林记”宜统一经营,如果像蔡汉文期望的公开秘方、全民经营的模式,难免不步精武鸭脖和原来蔡林记的后尘。
效果让人怀疑
刘海元(武汉冠利达必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五六十年前蔡林记用“独此一家,手手相传”的模式辉煌过,但已不适应现在“标准化、工厂化”的经营模式,若还采用手把手相传,蔡林记很难再创当年辉煌。
许言(市民):作为蔡林记创始人的传人,蔡汉文此举确实很大度,但无门槛传艺的效果让人怀疑。所有人都能学,都能打着正宗蔡林记的招牌做,谁来监督他们呢?蔡先生此举未必能实现其发扬蔡氏热干面的初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