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名画 神交古人
2010年10月16日 03:31 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仇英《停琴听阮图》(纸本) 明 纵112.2厘米,横42厘米

文同《墨竹图》(绢本) 北宋 纵124.7厘米,横144.6厘米

戴进《山高水长图》局部(纸本) 明

朱耷《湖石翠禽图》(纸本) 清 纵129厘米,横40.5厘米

石涛《山居图》(纸本)清 纵365.5厘米,横145厘米

“沉睡”近八年的北宋《墨竹图》将亮相广州艺术博物院

在第16届亚运会即将举办之际,广州艺术博物院(简称“艺博院”)精选了部分院藏古书画作品举办展览,以此为亚运盛会献礼。

据艺博院院长陈伟安介绍,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艺术类博物馆,艺博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拥有宋、元、明、清、近现代绘画等藏品数万件;下月初推出的《艺苑珍萃——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则由最能反映中国书画的历史渊源及深厚底蕴的上乘之作组成。这些经过精挑细选的古书画作品弥足珍贵,其中还有“沉睡”了近八年之久的“镇馆之宝”——《墨竹图》。

正在举办的《花鸟怡情——中国古代花鸟展》共展出了50多件花鸟作品(元、明、清时期),看过该展览的观众可以从中领略到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情趣,理清花鸟画的发展脉络,而《艺苑珍萃——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则是一个万人期待的展览。下面,我就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画的历史,并评点部分即将展出的珍贵作品,与古人进行一次神交。

专题文/图 吴聿立

回顾历史

延绵千年的中国画

中国画从战国时期开始脱离工艺装饰的范畴,成为一种独立的美术样式。此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出现了一座座让今人难以逾越的高峰。

众所周知,中国画是以毛笔、水墨、色彩、绢或纸为主要工具和材料,以点线结构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在题材内容上,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山水和花鸟等画科;在表现形式上,主要分为工笔设色与水墨写意两大体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画又有不同的具有典范意义的时代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臻于成熟,强调“以形写神”;唐代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且唐宋两代注重写实状物,人物、山水、花鸟画高度繁荣;北宋时期,强调抒发主观情志的文人画崛起;元代以降,由于政治等原因,中国画日渐趋向写意;时至明、清两代,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文人画成为画坛的主流。

近代至今,中国画经历了激烈的分化与变革,画坛上多种艺术潮流并存,交织成多元发展的局面,中国画在内容意涵和表现技法上不断有所拓展,完成了由古典向现代的转换。

品画识人

文同

《墨竹图》

飘逸淡泊

文同(1018年~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他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从表兄,曾登进士第,元丰初年出知湖州(今浙江吴兴),未到任而死,后人称其为“文湖州”。文同博雅嗜古,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他善作诗文,有《丹渊集》行世;长于书法,能作篆、隶、行草,是刘斯奋先生提倡的“复合型”人才。

《墨竹图》是典型的文人画。画面清淡空灵,斜垂下来的一株秀竹正随风摇曳,它竹节分明,联结自然,枝叶活泼,生意盎然,极尽“虚心有节”、“洒然清风”和“飘逸淡泊”之气韵,蕴含着文人的情思,舒展着文人的意趣。

文同常流连于竹林修篁之间,对竹子的生长规律和形态特点熟谙于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正如当代画家周彦生之于牡丹。文同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以墨代彩,书法入画。他以一种抒情达意的创作方法,取代如实描摹自然的绘画方法。静观《墨竹图》,你可发现文同根据墨的浓淡、笔的轻重缓,以一种自由挥洒、纯以神行的表现方法,将文人士大夫所感知的生命之韵律展示出来,从而创造出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清灵境界。他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画面上浓淡参差,轻重错落,枝叶的向背、折旋各具姿态。《墨竹图》,让世人真正见识了“墨分五彩”的魅力,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精神。

文同的作品传世极少——当今被认定为真迹的只有3件,其中之一就是艺博院院藏的这件《墨竹图》。

仇英

《停琴听阮图》

清气袭人

仇英(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嘉靖年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后长居苏州。仇英出身低微,初为漆工,后为名画家周臣所赏识,被收为弟子,还得到过文征明的指点,并与唐寅、祝允明等人过从甚密,为“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之一。

《停琴听阮图》是仇英山水画中少见的淡雅之作。画面清气袭人:在深山幽涧旁,两个高人雅士在抚琴奏乐,一个人停下琴来,听另一个人弹阮。他们头上是清朗的树木,掩映着箕踞的巨石,身后是清澈的溪涧,潆洄的清流;两个抚琴人神清气爽,在高山流水旁弹奏着清音。画面既有和合之意,又有山林散逸之韵。仇英以刚健细劲的线条勾勒山石,略加稀疏的皴笔;以双勾画树叶,笔法工整而又有潇洒之趣。

整个画面清静、清淡、清新、清秀、清雅,高格独标。在仇英的山水画之中,如《停琴听阮图》这样清气袭人的画作堪称上乘之作,而在明代的绘画之中,这样清气袭人的画作也是不多见的。

戴进

《山高水长图》

清润雄壮

戴进(1388年~1462年),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初为银工,后改习画,是浙派的创始人。戴进孤傲清高,不攀附权贵,令人钦佩。

《山高水长图》长达2073厘米,是存世最长的古代手卷画,堪称独一无二的鸿篇巨制。《山高水长图》开卷是近景,只见山石嶙峋,草木繁茂。接着是中景的平坡汀洲,那里修竹摇曳,屋舍掩映;小桥曲折,溪水潺湲,溪口有渔舟点点,溪流的出口处是大江,地阔江远,江水如流天地之外。再过去则是江天一色,一望无际。远处烟雾茫茫,山峰若隐若现……继而又是近景,出现一片蓊郁的松林,林中有小路和木桥。转入险峻的山路之后,画面上是铺天盖地的树木和山石。在青翠的树木和光洁的山石之间,流淌着清冽的泉水……近处的景物完全遮挡住了大江和远峰……再过去,画面上又出现了蒙锁的大江,缥缈的山峰……

戴进以开阔的视野,恢弘的想象和非凡的把握力,把万里江山的辽阔景象一一摄入《山高水长图》卷之中,其意象跌宕起伏,若断若续而又一气呵成,整个长卷清润迷蒙而又雄伟壮阔。

朱耷

《湖石翠禽图》

孤傲悲凉

朱耷(1626年~约1705年),号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明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因封藩在南昌,世代居之,遂为南昌人。明亡后一度出家为僧,后又转做道士。朱耷命运多舛,而其作品真正是“画如其人”。朱耷的花鸟画,以其奇崛、怪诞、枯简、凝重展现了自身的灵魂和生命,因而独树一帜,开创了元明以来花鸟画从未有过的新风貌。朱耷的绘画,在他生前影响并不大,但对后世的影响却是相当深远。

《湖石翠禽图》为朱耷晚年的作品,也最能体现画家的主观世界。图中危石突兀,一只缩着脖子、翻着令天地为之一寒的白眼的小鸟,正孤零零地蹲在石头的顶端。画面清冷、枯寂、秃陋,表现了画者悲凉、孤傲的心态。画中的物象,虽然在造型上保持了客观物象的一些基本特征,但已经被画家诠释为一种异乎寻常的象征表现。画面呈现的既是自然的物象,又是一种奇特夸张的笔墨,更是画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的倾泻。

石涛

《山居图》

豪迈奔放

石涛(1642年~约1718年),本姓朱,名若极,明靖王朱守谦之子,广西全州人。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号石涛、苦瓜和尚、大涤子等。我个人认为,石涛为“清四僧”(石涛、朱耷、髡残和渐江)中最为全面的画家。

《山居图》是石涛晚年创作的一件尺幅巨大的山水画,构图雄浑奇逸,笔墨狂放而不零乱,狂放而不怪诞,可谓气势豪迈奔放,纵横直贯山川之形神。

石涛的绘画多以小画尤其是册页最为精彩,而这件《山居图》则是石涛大画中的佳品。近四米高的画面上巨石苍崖突兀,树木草丛纷披,一泓溪水夹在其中,清冽可人。丘林溪水之间置有寺庙、屋宇和小舟。近景的屋宇之中,有两个士人模样的人在清谈。作品中,石涛多法并用,笔墨纵横恣肆:石头的披麻皴、山水的折带皴、草木的点勾等,旋转奔突,狂放快速;干湿浓淡、夹水夹墨纷飞舞动,有用润笔湿墨挥写,有用干笔枯墨涩写,有亦勾亦写,有亦点亦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吴聿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