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来的一个旅游团的车,昨天上午停在磁器口古镇外,游客们一下车就被沿街的“老旧建筑”吸引了,举起相机,赶紧留影。
“大家不要搞错了,磁器口古镇在里面,这里只是磁童路!”导游小姐扯着嗓门喊道。
游客们还是自顾自地照相,“不管了,这里这么漂亮,多照几张!”游客们兴致勃勃。
“大家活动时间是半小时,半小时后在牌坊这里集合!”导游无奈地抛出最后的“杀手锏”,游客们这才匆匆收起相机,走进磁器口的老巷子。
装扮磁器口“客厅”
古镇外仿佛也是古镇
误把磁器口门前这条街当作磁器口古镇,这是沙区着力打造磁童路的结果,初到这里的外地人,会感觉磁器口古镇是这个历史街区的核心区,而周边的建筑,都是“老房子”。
然而,这些房子并不是老房子,最老的,也只是修建于1996年,建于那个时代的房子,新不新旧不旧的,和古镇风格完全不协调。
沙区今年启动的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共有5段,其中磁童路改造是一个重点。
磁童路就是磁器口古镇大门前的这条路,连接磁器口和童家桥,双向四车道。以前,这里主要是一些餐饮门面,没有统一的样式,看上去和磁器口古镇似乎没有多少关系,游客纯粹把古镇外当作了一个吃饭的地方。
磁器口古镇本身就那么大点,如何才能让游客感受到这里有更多的看头?沙区在磁器口古镇外的这条大街上做起了文章。
沿街的滨江小区,原来是瓷砖和粉红色的墙面,看上去非常俗气,现在,已经改造为川东民居风格的房子,白墙面,加上猪肝色的木制横梁,所有的窗户都改做木窗,上面还雕有窗花,看上去很是别致。
磁童路的门面,全部已改造为木制牌匾,不能在建筑上悬挂灯箱装饰,所有的店面招牌全部采用透明树脂标牌和LED光源,看上去与古镇风格相得益彰。
“我们这里的房子外观改造,不是使用水泥材质后再在外面刷木纹般的油漆,而是真材实料的木头结构,连钉子都不用,越久越有味道!”设计单位重庆规划研究设计院的专家指着一处斜向的支撑梁说:“你看这梁,全是手工的雕刻,这样的木匠师傅现在都不好请了啊,他们现场雕刻得相当仔细!”
一楼和二楼之间,新增了一道屋檐,游客可以遮雨蔽日,屋檐上是小青瓦,瓦片外还有瓦当,这风格让人宛若回到了码头时代。穿过那道古巷之后,走进了街道的繁华。
“这一改造,逛古镇外的这条街的人多起来了,照相的人多了,生意也比以前好了。”一家卖布艺制品的经营者说,“你看这条街,看上去很有点百年前的味道。”
沙区将磁童路定义为“磁器口的客厅”,这个客厅开阔,亮堂,有看头。
实施“标准化”改造
推出夜游磁器口项目
当然,改造磁器口古镇外的磁童路,也是为了给磁器口古镇本身增色,让更多的人对这个古镇留下更好的印象。
“就算是下雨,每天前往磁器口古镇的游客也会在5万人以上。”古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今年磁器口古镇荣获了“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名声比以前更大了,来的游客也更多了。
为了让游客看到一个更规范的磁器口,管委会对古镇的很多“零件”进行了改造,比如,将果皮箱全部更换为统一的仿古果皮箱,店面招牌、旗幡等进行了规范,有了统一的景区导向标志,路灯也与古镇的风格相适应了。
实际上,磁器口古镇进行了统一的VI视觉设计,整体形象提档升级,指引牌都用了四种文字。
与此同时,磁器口古镇还承载了更多的意义:打造为“巴渝老街”,这条千年石板路是外地人了解重庆历史的一个窗口。这里有20处明清四合院,有抗战遗址和红岩志士活动场所,有川剧清唱、铁水火龙、老茶馆等古风流传,有老码头的特色,有重庆的传统美食,还有一片宽阔的带着石阶的江面。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一座到了晚上商贩就会走的空城。这里有大量的原住民,可以从这些原住民的身上,看到一个个重庆人的影子。
正因为此,本月中旬,磁器口启动了“夜游磁器口”项目。入夜,镇上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的红灯笼渐次亮起,千年古镇成为一片灯海。记者在现场看到,穿着唐装的更夫正打着锣巡街,一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让人产生了回到古代的错觉。钟家院、琼缘刺绣、聚森茂以及钰和祥茶楼等景点,也全部开门迎客到晚上10点。游客徜徉在夜色中的磁器口千年古镇,可以体验古镇民俗,品味麻花、毛血旺、古镇鸡杂、千张、糍粑等美味。
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一个白天晚上都能玩的磁器口,一个里里外外都能看的磁器口,对游客来说,真是流连忘返。
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
白天晚上都能玩,里里外外都能看。
这里,有穿着唐装的更夫打锣巡街,有古镇民俗,还有醇香麻花、古镇鸡杂、毛血旺、千张和糍粑……
这里,不是一座到了晚上商贩就会走的空城。这里有大量的原住民,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个重庆人的影子。
这里,是重庆名片,是游客流连忘返的梦境,是今年荣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的磁器口古镇,名气越来越大了,就算是下雨,每天也会涌入5万名以上游客。
首席记者 凃源/文
本报记者 胡杰/图
磁童路两边改造好的房屋充满了巴渝民俗的风情。
沙区对磁器口古镇精心包装、提档升级,一砖一瓦都散发出古色古香的魅惑,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
游客在观看古镇街头的手工糍粑制作表演。
游客在街口拍照留念。
磁器口古镇全貌。
建筑细节采用传统的工艺技术和材料。
磁器口路边的垃圾箱别具特色。
建筑采用传统的工艺技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