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时代的爱情信物您有吗
2010年11月01日 11:58 快乐老人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不久前,退休教师李元和罗碧华把400多封“两地书”付梓出版,在罗碧华看来,这些书信就是让他们在磨难中盘算幸福的爱情信物。爱情信物,丰俭随意。有情有性之际,一根青草也能编成终身相守的指环,背后深藏着爱人之间真挚的情意。如果您也有这种手工制作的爱情信物,请寄信给我们,和大家一起分享您的故事。

珍贵情书唤起手写的温暖

1967年春节,李元和罗碧华在聚会上相识,李元演唱的《乌苏里船歌》、《川江号子》深深吸引了罗碧华。她给李元写了一张便条:“你唱得多好啊!我很想学会这两首歌。你能不能辛苦点,把歌谱抄给我呢?最好还能教我唱几遍,行不行?如果你答应了,明晚我在小徐家等你。可别忘了,我在等你。谢谢!”李元托人回了一张便条:“明晚我一定来,请你放心。”这张便条,成了他们两人之间的第一封情书。

大元帅为爱妻缠拐棍

徐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烽烟中走出的将军,他的爱情也是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来表达的。

许多年前,朋友送给徐向前两根竹木拐棍。看到竹木拐棍比较光滑,手持和着地都有些不便,徐向前便找到一些胶条,在家中一点一点缠好,又在两根竹木拐棍底下安上一个橡胶头,使其不易打滑。一根留作自用,另一根作为礼物送给了妻子黄杰。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徐向前去世后,拐棍依然和黄杰形影不离。

织的不是毛衣是爱情

1956年,10岁的小男孩傅晓增丢了件新毛衣,回家饱吃了一顿鞭子。30多岁时,他相亲遇到如今的太太邢云华,把这段儿时的经历说给身边人听。

第3次约会时,邢云华带上了1.2斤咖啡色的全毛毛线。邢云华起好针,傅晓增一颗颗帮着数针数,柔软细密的针脚,悄悄把两颗心织在一起。原本三四天可以完工的毛衣,竟织了一个多月。

1980年6月28日,两人登记结婚,这件毛衣至今温暖了傅晓增几十年。到现在,傅晓增最喜欢的还是这件毛衣:“除了不穿毛衣的季节,基本上都会穿着。”(摘编自《今日早报》《扬子晚报》《钱江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