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红 杨群
金桥的转型升级,似在悄无声息中。
当生产性服务业逐步集聚在这里时,“office park”(办公室公园)更加名副其实。没有传统的厂房,取而代之的是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错落交融于盎然的绿色之中。
距离金桥office park不远,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由度工坊”正撩开面纱。金融危机中撤走一批代工企业,腾出的空间被改造成一个全新创业园区,设计、装修都可按需作个性化订制,新颖而前卫。
红枫路的树阴下,外籍高管坐在露天长凳上享受着香气浓郁的意大利面;外国太太们结伴而来,品着地道的现磨咖啡,一边闲聊,一边等着孩子从附近的英国德威国际学校放学归来。
很难想象,在一个以制造业发展起步的开发区内,还兼容着这样一个宜人的国际化生活社区。
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荣说:“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栽梧桐树引凤筑巢,现在,金桥这棵梧桐树已经枝繁叶茂了。”产城融合,在金桥又有了新的注解。生产与生活相融,创意与创造交汇,提升了金桥开发区的能级与品质。
金融危机推动了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在土地资源紧缺、商务成本高企的上海,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占据产业链高端的企业依然进得来、住得下。作为上海制造“王牌军”的金桥,正是这种情形的缩影。去年以来,一批企业淡出,又一批企业进驻,斗转星移间,一度闲置的空间被迅速充实,新进项目的能级几十倍于那些离开的。
如此高效的项目引进,招商谈判却相当轻松。亲身参与的沈荣深有体会,一批批接踵而至的外企老总,对优惠政策的关注度正在慢慢下降,而对区域环境的亲切感在不断增加。去年12月,几家美国知名企业相继来到金桥,高管们坐着车在碧云地区流连一个半小时后,在碧云别墅俱乐部坐定,半小时谈妥入驻意向。
“把企业、项目硬拉进来,这种招商太吃力;不动声色间,用环境的引力让投资者主动上门,这才是真的魅力。”营造“环境磁场”吸引大企业落户、企业高管定居,正是金桥的不二法宝。与国内其他大大小小的开发区“先引项目、再做配套”的发展路径不同,金桥奉行“筑好优质生活环境,高端产业自然扎根”的要诀。
事实证明,金桥吸引全球500强的高端制造项目集聚,又承接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落地,在产业不断升级转型的同时,多年打造的生活区也愈渐其乐融融。
“公园”里,悄然“优二进三”
职场热剧《杜拉拉升职记》开播了。身处金桥office park里的白领们一下兴奋了:“杜拉拉工作的办公室,不就是咱12号楼嘛!”时尚影视片都来取景,这里的环境幽雅可见一斑。
office park的名字取得贴切,曲径通幽、绿树成荫,一汪湖水四周低密度地坐落着一幢幢风格各异的独立办公楼。
新一轮招商引资,不是上一轮“世界名牌金桥造”的简单复制。在金桥,两种产业升级正在同步进行:一般的制造业升级为高端、优质的先进制造业,此为“优二”;既有的制造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向前端拓展、向后端延伸出研发设计、地区总部、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此为“进三”。
今年7月19日,通用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研究中心在金桥动工。要知道,在全球范围内,通用前瞻技术研究中心只有两个,另一个于1920年诞生于美国密歇根州,而中国的这一个,投资1.5亿美元,规模较之美国的那个有过之无不及。众多世界一流企业研发机构聚集金桥,正是金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迈开“优二进三”大步的力证。
目前,金桥已聚集生产性服务业企业350多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占到了新进项目投资总额的73.2%。
筑巢引凤,要舍得从空间营造上先下功夫,金桥的“梧桐树”茂盛了,“智造”项目自然有凤来仪。
碧云社区,老外恋着家乡味道
金桥为园区企业做好生活配套,细心而又精致。
“服务也是一种产品,服务做好了,园区便会增值。”为入驻金桥的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生活配套的碧云国际社区,如今已经成为全上海“老外圈子”里口口相传的品牌社区。双休日,甚至有住在别处的外籍人士专门赶到这里,晨跑、骑单车、打橄榄球。吸引他们的,是那一股浓郁的“家乡氛围”。
让高管们对碧云产生依恋,是跨国企业长驻留久的关键。按“以人为本”理念打造的碧云社区,高端医疗、国际学校、餐饮娱乐、运动购物等一应俱全,高管全家的生活需求,这里都有呼应;万国建筑云集的社区中,既有欧洲田园的风格,也有美加的木结构风格;公寓中朝向最好、景色最美的房间,正是老外最喜爱的浴室,因为高强度工作之后,泡澡是一种难得的放松。 (下转第7版)(上接第1版)除了宜居的软性环境和高端的硬件设施,这里更有浓郁的国际文化。西方传统的万圣节、圣诞节,在碧云过绝不会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伤感;碧云family day(家庭日)、碧云儿童艺术周、划艇大赛等社区群文活动,更使这里充满国际化的社交人情。无缝的服务配套甚至考虑到了外籍夫妇的“浪漫约会”:高质量的“钟点幼儿园”,在傍晚时段为家庭主妇和丈夫腾出了一段单独喝咖啡聊天的时间,孩子可以暂放在 “钟点幼儿园”内,踢球、画画、学中文,进行他们的“儿童社交”。
不知不觉间,金桥已聚集起了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户外籍人士家庭。乐业需要安居,安居后更乐业。金桥这棵梧桐树下,果实累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