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主办的“忽必烈的时代”艺术展
本报记者 林瑞华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截止于2010年6月30日的财年中,成功吸引了520万人次走进这座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大门。“9·11”恐怖袭击后,大都会的参观人数曾骤降百万,近几年则一直保持在470万人次左右,令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破纪录的数字竟然产生于金融风暴肆虐的背景之下。
其实,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样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参观人次不降反升的情况在全美非常普遍。2010年7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听音哨项目小组(Listening Post Project)与美国博物馆协会(AAM)联合进行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在2009年,美国大部分博物馆的参观人次都出现了上升。但这并不表示这些博物馆的运营状况令人满意,相反,绝大部分博物馆的状况都非常糟糕,在博物馆基金普遍下降的情况下,裁员、缩短开放时间、取消展览计划、开始收门票或门票涨价的现象十分普遍,更有少量博物馆或临时或永久关闭,甚至有些博物馆开始变卖馆内藏品。
美国博物馆协会主席福特·贝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听音哨项目组的重要研究成果,证明了我们先前听说的一些传言,这些传言来自全美所有地区的各类博物馆。它的核心内容就是,美国博物馆被要求向饥渴的公众提供更多的服务,但又没有足够的资源。”
参观人数增加了——面对危机,公众需要精神养料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闻名的美国史密森学会所属的博物馆群,也在2009年突破了“9·11”以来一直未能突破的3000万参观人次大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在2008年至2009年度创造了建馆80年来的最好成绩,吸引了280万人次参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该馆专注于当代艺术,比其他艺术种类更能吸引观众。古根海姆也在这一年度创造了新的纪录。2009年夏天,该馆在建馆50周年纪念日前后举行的“弗兰克·劳埃德·莱特回顾展”,到访观众达57.2万人,在莱特先生本人设计的这个博物馆内创造了该馆历史上单一展览观众人次之最。
对于参观人次的上升,许多美国博物馆界人士并不感到奇怪,有专家谈到,以往在出现经济萧条或重大社会危机时,也曾出现过类似现象。面对经济困境和精神压力,美国民众通常会主动选择文化娱乐方式排遣苦闷,寻找慰藉。福特·贝尔说:“博物馆可以为家庭和个人提供支付得起,同时又是有益的体验。”美国艺术博物馆主任协会主席迈克尔·康福提指出,我们注意到了参观人次的增加,就像在“9·11”之后一样,在经济不稳定的时候,人们需要找到一些稳定的东西,以便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馆长托巴斯·坎贝尔表示:观众人次的攀升,表明文化以及文化机构对于公众的恒久重要性,特别是在经济衰退的形势下。
博物馆家底变薄了——应对危机,大小博物馆各显其能
除了公众精神层面的需求外,博物馆业内人士也从技术角度解释了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的原因。其一是因油价上涨和经济困境,大批学校取消了外出旅行计划,博物馆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群体部署强有力的市场推广,从而争取到了人数众多的学生集体参观;其二是因为经济衰退,而使“在家度假”现象变得十分普遍,许多人不再选择出国或去外地旅行,而是在本地度假,众多博物馆不失时机地将更多的资金用于针对本地参观者的市场推广;其三,博物馆低廉的门票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相对于电影票或其他休闲娱乐方式,参观博物馆消费更低;其四,一些博物馆迎难而上,想方设法推出具有吸引力的展览,特别是一些成本高昂的重量级展览。
亚特兰大的海伊美术馆就是逆势而上、以高投入的大型展览吸引观众的一例。该馆去年从巴黎卢浮宫借来珍贵展品,创造了该馆有史以来的最高观展人次。馆长迈克尔·夏皮罗说,我们并没有因为经济不好而缩手缩脚,也没有降低展览的质量。他表示,他们还将和卢浮宫合作更好的展览,同时还会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洽谈规模较大的借展。他说,通过卢浮宫展览,我们的加盟会员增多了,入场观众人次提升了,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上升了,这些都是巨大的收益。
美国博物馆的运营绝大部分都依赖多个经济来源,投资收益、政府拨款、企业赞助、慈善资金、运营收入等。根据调查,2009年有一半的博物馆在总体收入上出现回落,仅有27%的博物馆总收入比上一年有所增加。这一年,博物馆投资收益受到重创,63.3%的博物馆投资收益减少,同时期仅有15.2%的博物馆出现增长现象。政府拨款、企业赞助和慈善资金均受到严重影响,在这些收入来源方面,呈减少状态的多于呈增多状态的。
针对这一情况,美国博物馆协会主席福特·贝尔表示,博物馆参观人次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博物馆的收入就会相应增加,因为有35%的博物馆是免费的,而且收费博物馆的平均票价才7美元。换言之,参观人次的增加,对美国博物馆走出困境并没有直接的帮助。
美国洛克菲勒慈善顾问委员会顾问梅莉莎·波曼说,经济危机来临之时,许多富有的捐赠者和基金会都受到巨大冲击,人们期望他们的慈善活动更多地集中在和温饱有关的基本生存相关机构,而不是文化机构。
2008年,若不是慈善家埃利·布洛德慷慨解囊3000万美元,已经奄奄一息的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怕是要关张了。美国最富有的艺术基金、位于洛杉矶的盖蒂信托基金,在2008年下半年便流失了15亿美元的资产,还剩下45亿美元,并从此一路下滑。该艺术基金运营着两个博物馆以及保存、研究项目,他们在2010年削减开支25%,将运营费用由2.84亿美元降至2.16亿美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伍德说,这一削减将影响到人事、项目和运营,盖蒂的购置经费也随之大大减少。在2008财年中,纽约市对布鲁克林博物馆的拨款减少了32%,到2010年,总共削减拨款231万美元。该博物馆的基金也因经济衰退而锐减,由2008年的931万美元降至2010年年初的650万美元。
世界四大著名博物馆之一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家底也在变薄。该博物馆的基金,在2008年承担了全馆预算的1/3,而在2009年则从29亿美元缩水到了21亿美元。该馆发言人表示,如果不削减开支,那么收入的减少将在4年后带来2000万到3000万美元的赤字。该馆于是对本已低迷的零售业进行重组,以便减少支出,该馆在全国范围内关闭了23家零售店中的8家,空出了127个销售职位,他们还计划关闭另外7家,其计划是在下一个财年中通过裁员而减少1000万美元支出,他们还计划在该馆的2500名员工中减去10%的员工。
经济压力增大了——化解危机,观望中期待突围
美国博物馆协会2010年所作的调查显示, 67.1%的博物馆至少受到中等经济压力,其中8.4%的博物馆认为压力严重(定义为“很差”,但5年内曾出现过更差的情况),17.8%的博物馆认为压力非常严重(定义为5年内最差)。不过,另有31.2%的博物馆认为经济压力较轻甚至没有。
这一发现与2009年春季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听音哨项目组实施的调查结果基本吻合。
面对陡然增加的经济压力,许多美国博物馆的第一应对策略就是开始收门票或者门票涨价。美国博物馆协会的调查显示,美国收费博物馆数量在2009年明显增加,但门票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平均票价为7美元。收费博物馆由2008年的59%增加到了2009年的65.7%。2009年,收费博物馆参观人数的增加幅度低于免费博物馆。为吸引更多观众进入博物馆,2009年,有28.7%的收费博物馆增加了免费日,另有17.5%的收费博物馆对本地参观者实施新的优惠折扣。
芝加哥艺术学院2009年在其基金下跌25%的情况下,将博物馆门票提高了50%,增至18美元,以至市议员威胁他们要切断该博物馆的免费城市用水。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曾于2009年年底宣布了一揽子削减开支、但不影响公众走进博物馆的计划。其中包括取消一个大型展览,暂停员工出差,暂停招募新员工,同时将原有门票提高2美元,收入较高的非工会职员也开始逐步降低工资。馆长阿诺德表示,所有这些措施的出台,都经过了认真的考虑,目的就是将对参观者可能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并力争保持博物馆的财政稳定。
美国博物馆在经济危机背景下遭遇的最大尴尬,就是难以在保持自身良性发展和满足观众需求方面找到平衡点。尽管自身发展步履维艰,但是公众仍在强烈要求他们提供消费得起的娱乐和文化享受。于是,大批博物馆不再聘用新员工甚至辞退老员工,并停止加薪甚而减薪,有些缩短了开放时间,放慢了购置新展品步伐,推迟或取消了扩建计划。负责策展、保管和展出的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也纷纷遭到裁减,而这显然会直接影响到博物馆的工作质量。美国艺术博物馆主任协会主席迈克尔·康福提说,公众眼里所看到的博物馆窘境和我们所亲身感受到的还是会有些不同。他表示,一些博物馆策展人和教员的停职,势必会对展品的保护造成永久性伤害。
变卖“家底”求生存的做法虽然不多,但一旦出现便会立刻引起轩然大波。经营状况十分艰难的位于纽约的国家学院博物馆,因以1.5亿美元出售两件藏品,而受到媒体和博物馆界同仁的猛烈抨击。该馆的做法也受到美国艺术博物馆主任协会的调查,并被责令用出售藏品的所得款项购买其他艺术品。美国博物馆协会相关人士则表示,出售藏品所得,必须用于博物馆藏品的保护,而不得用于支付工资或修缮馆舍。该协会还表示,原则上只有正式闭馆的博物馆才可以将馆藏出售。
面对美国博物馆界因金融危机而陷入的经营困难,业内人士一方面在寻找更深层的原因,一方面也在探讨对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斯坦利·凯茨说,现在的博物馆界遇到了真正的危机。他表示,博物馆在过去30年间得到巨大的发展,现在看来实际上是过度扩张了。太多的博物馆新建和扩建项目一一完成,摊子铺得太大,而所有这些项目在建成后还要有工作人员的加入才能得以运营,这些都造成了永久性支出.凯茨说,现在到了该付出代价的时候了。面对经济困顿,博物馆界一些专家也建议采用资源、人员共享的方式,比如馆际之间使用同一策划团队或藏品保护团队,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但无论如何,在经济真正回暖前,美国博物馆界所面临的困境不会自动消失,业内人士还要克服种种不利因素以求得自身机构的生存。但这或许也是一次对博物馆界的重新洗牌,泡沫式的博物馆会因之淘汰,真正为公众所需要又懂得经营管理的博物馆,在经济衰退结束后会变得更加强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