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巴耳朵”“站花儿”“闷墩儿”……这些活脱脱的成都方言成为大三女生李尔尼自制明信片的创意内容。近日,她和另外两位同学一起开了个旅行讲座,再过一个多月,她又将踏上行程,带着自制成都特色明信片去印度。
校园水吧内,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大三油画专业的李尔尼将自制的明信片铺满整张桌子,法国的蓝色海岸、埃菲尔铁塔,威尼斯的桥、成都话“三字经”、成都“数字街道”……从高中开始,李尔尼就喜欢搜集明信片,她发现传统明信片模式单一,多为景区风光。大一时,她和好友突发奇想,打算自制明信片。如何让明信片更有个性?身为成都人,李尔尼觉得成都方言传播起来很有效果,表达出成都人的乐观、幽默的性格。“成都话三字经”系列很快出炉,“神戳戳”“ 耳朵”“站花儿”“闷墩儿”……每张明信片,都以三字成都方言加拼音为内容,反面以竖排小字作出通俗解释:如“站花儿”:形容喜欢抢话题,爱张扬表现自己的人。
该系列共7张,第一次印制了56张,除送周围的朋友,李尔尼选择放在几个水吧、咖啡馆、书店寄卖,两元一张,两天时间就一销而空,除去成本基本不赚钱。她的顾客中老外不少,他们常常拿起明信片,照着上面的拼音一字一顿地念。
“数字街道”成为她们创作的第二主打系列:一号桥、二仙桥、三洞桥、五世同堂路、八宝街、九里堤……正面是照片和人文故事,背面还特别附上了地图、公交线路。
李尔尼喜欢旅行,自制明信片后,她旅行时就喜欢随身携带明信片,送给途中遇到的朋友。泰国、老挝、越南、法国、意大利……留下足迹的地方,明信片也留在了那里。旅游中所拍的富有地域风情的照片也成了新的创作主题:“埃菲尔铁塔”“法国蓝色海岸”“泰国泼水节”……
两年来,李尔尼共设计了100来张明信片,售出2000多张。“现在大家都习惯发短信,发E-mail,明信片渐渐被我们淡忘。”李尔尼说:“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纸卡,但笔墨中能看到朋友的真诚。”她还会设计更多明信片,让更多人认识成都。
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贺华玲 记者 魏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