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石城
2010年12月11日 04:55 人民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这一缕曙光不过是根引线,它把原本就风情万种的名为“温岭”的美人从深闺中引了出来。难怪平时无论与温岭领导层还是与普通居民交谈时,他们首先感到自豪的不是在全国沿海县、市居第二位的海产量,而是这里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主要体现者是当地独有的“石文化”。据记载,自隋唐至上世纪80年代的1300多年间,这里曾是庞大的采石基地,总共达600万立方米的石料先从这里源源运出,广泛地被用于远近的石桥、石路、石屋、石亭、石磨、石雕等大大小小的工程建设之中,它们涉及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艺术品的制作。但奇怪,那么多石头从山里搬走了,周围几十座三四百米高的山体却一概绿绿葱葱,看不出斑斑驳驳的残破痕迹。原来先人们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环保意识,除了初期,他们从宋代起一般都不采用简单的露天开挖,而采用“阶坎直式”的方法,通俗地说不妨叫“钻挖”,就是从山坡上,或从崖壁旁开一个口,然后往里挖,使硐窟成“覆钟形”。久而久之它们形成硐连硐、硐套硐、硐叠硐,形成“硐廊”和“叠楼”。其中大的高达百十来米,宽三四十米;远近共28个硐群,1314个硐窟,许多都有观赏价值,尤以“长屿硐天”最为壮观,不仅硐型齐全,而且还有奇妙的天然“壁画”。此外屡见清澈的水池,有的深不可测,其中一个方圆仅20来平方米,深则达百米,只见水面不断在滚翻,而这股涌泉流向何处,则谁也不知,令人感到神秘、胆寒。

若以音响效果而言,当推“观夕硐”为最,它曾吸引了德国北莱茵州交响乐团不远万里,前来一显身手。演奏后他们兴高采烈,叹为观止,赞曰:“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美妙的演出场所了!”笔者也曾扯开嗓门亲临一试,声音果然洪亮而清晰,颇有“绕梁”之感。难怪以长屿硐天为代表的温岭石窟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地质公园”;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无独有偶,与长屿硐天有“血缘关系”的新河镇石桥群,以建于宋代的五孔石拱桥“金清大桥”为代表,也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者都是见证温岭石文化的最有身份的“历史老人”。这样的“历史老人”还有一位是不能不提及的,那就是上面提到的、被第一缕新世纪曙光光顾的石塘村,那一幢幢醒目地端坐在海岸山坡上的“老房子”,与邻近其他地方的石板房不同,它们一律都是用大块的石头砌成的,房屋的造型令人想起古罗马的建筑风味,而它那黄褐色的色调又让人想到了油画。怪不得不少艺术家、摄影师不远千里,来这里拥抱缪斯,接受灵感。吴冠中先生的名画《渔港》便是在这里诞生的。

上苍赏赐给温岭人的再一个礼物是一件石座“空中花园”——方山。她好像从天外飞来,落座在远离群山的原野上。她“胸围”约5公里,高100余米。四周基本上是垂直的悬崖,多处是桔瓣形的裸石,一概呈火山流纹岩特有的暖色调。时见百丈飞瀑直泻而下,远看似条条白练高挂。山顶则是宽阔的平地,共约700亩,蓄着两泓蓝莹莹的湖水。我想,若从空中俯瞰,这个山顶大平台恰如一张美人的脸庞,那两池湖水,正是她动人的眼睛。

这样美好的地方,自然会吸引历代文人雅士的光顾,连我这个外乡人今年就来过两次。这就不奇怪,在她腰身的一个凹坳处,前贤们留下一座有名的学府,曰“方岩书院”。据说是明代“茶陵诗派”重要诗人谢铎及其叔父所建,且经皇帝恩准,后成为谢与王居安、赵大佑“三居士”治学、讲习与修炼的固定场所。他们将儒、道、释融于一体,迄今仍能见到他们在这个书院里留下的大量遗存。这堪称是方山的灵魂。

本文的主角——浙江省滨海县城温岭市,因了一个难逢的机缘,赢得世人刮目相看。那是上世纪末的最后年头,从国家天文机构传来一个消息:新世纪投向中国大陆的第一缕曙光将在浙江温岭市的石塘村登陆。2000年1月1日这一天,从早晨5点开始,远近数以十万计的群众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曙光园内外,用各种民间娱乐形式欢天喜地地迎接新世纪第一位天文“贵客”的光临。6时46分,随着太平洋彼岸一轮红日刚刚探头,只见一缕红色曙光从两块曙光碑的夹缝中一闪而过,此刻雷鸣般的欢呼声和着澎湃的海浪声久久地在太平洋西岸激荡,表达着13亿同胞对新世纪的希望。

这一缕曙光不过是根引线,它把原本就风情万种的名为“温岭”的美人从深闺中引了出来。难怪平时无论与温岭领导层还是与普通居民交谈时,他们首先感到自豪的不是在全国沿海县、市居第二位的海产量,而是这里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主要体现者是当地独有的“石文化”。据记载,自隋唐至上世纪80年代的1300多年间,这里曾是庞大的采石基地,总共达600万立方米的石料先后从这里源源运出,广泛地被用于远近的石桥、石路、石屋、石亭、石磨、石雕等大大小小的工程建设之中,它们涉及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艺术品的制作。但奇怪,那么多石头从山里搬走了,周围几十座三四百米高的山体却一概绿绿葱葱,看不出斑斑驳驳的残破痕迹。原来先人们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环保意识,除了初期,他们从宋代起一般都不采用简单的露天开挖,而采用“阶坎直式”的方法,通俗地说不妨叫“钻挖”,就是从山坡上,或从崖壁旁开一个口,然后往里挖,使硐窟成“覆钟形”。久而久之它们形成硐连硐、硐套硐、硐叠硐,形成“硐廊”和“叠楼”。其中大的高达百十来米,宽三四十米;远近共28个硐群,1314个硐窟,许多都有观赏价值,尤以“长屿硐天”最为壮观,不仅硐型齐全,而且还有奇妙的天然“壁画”。此外屡见清澈的水池,有的深不可测,其中一个方圆仅20来平方米,深则达百米,只见水面不断在滚翻,而这股涌泉流向何处,则谁也不知,令人感到神秘、胆寒。

若以音响效果而言,当推“观夕硐”为最,它曾吸引了德国北莱茵州交响乐团不远万里,前来一显身手。演奏后他们兴高采烈,叹为观止,赞曰:“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美妙的演出场所了!”笔者也曾扯开嗓门亲临一试,声音果然洪亮而清晰,颇有“绕梁”之感。难怪以长屿硐天为代表的温岭石窟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地质公园”;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无独有偶,与长屿硐天有“血缘关系”的新河镇石桥群,以建于宋代的五孔石拱桥“金清大桥”为代表,也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者都是见证温岭石文化的最有身份的“历史老人”。这样的“历史老人”还有一位是不能不提及的,那就是上面提到的、被第一缕新世纪曙光光顾的石塘村,那一幢幢醒目地端坐在海岸山坡上的“老房子”,与邻近其他地方的石板房不同,它们一律都是用大块的石头砌成的,房屋的造型令人想起古罗马的建筑风味,而它那黄褐色的色调又让人想到了油画。怪不得不少艺术家、摄影师不远千里,来这里拥抱缪斯,接受灵感。吴冠中先生的名画《渔港》便是在这里诞生的。

上苍赏赐给温岭人的再一个礼物是一件石座“空中花园”——方山。她好像从天外飞来,落座在远离群山的原野上。她“胸围”约5公里,高100余米。四周基本上是垂直的悬崖,多处是桔瓣形的裸石,一概呈火山流纹岩特有的暖色调。时见百丈飞瀑直泻而下,远看似条条白练高挂。山顶则是宽阔的平地,共约700亩,蓄着两泓蓝莹莹的湖水。我想,若从空中俯瞰,这个山顶大平台恰如一张美人的脸庞,那两池湖水,正是她动人的眼睛。

这样美好的地方,自然会吸引历代文人雅士的光顾,连我这个外乡人今年就来过两次。这就不奇怪,在她腰身的一个凹坳处,前贤们留下一座有名的学府,曰“方岩书院”。据说是明代“茶陵诗派”重要诗人谢铎及其叔父所建,且经皇帝恩准,后成为谢与王居安、赵大佑“三居士”治学、讲习与修炼的固定场所。他们将儒、道、释融于一体,迄今仍能见到他们在这个书院里留下的大量遗存。这堪称是方山的灵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