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季拍卖会,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带来的惊喜连连。
11月21日,北京华辰2010年秋季拍卖会上,领袖题材作品《幸福渠》(见图)以459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一天时间,这一纪录再次被打破!22日,中国嘉德2010秋拍《长征——大师们的笔墨征途》专场中,李可染的中国画巨制《长征》以1.075亿元人民币成交,不仅创下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拍卖纪录,而且打破了今年春拍张大千《爱痕湖》以1.008亿元人民币创下的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纪录!
回顾来时路,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史上,“红色经典”曾经沉寂多年,也是从少人问津到蜂拥而至的。
1995年中国嘉德秋拍上,刘春华执笔于1967年创作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以60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出,“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以一个方阵进入收藏系列,其时,距离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第一槌仅仅3年。此后,“红色题材”在拍卖市场中又回归到零星推出状态,直至2003年,行情才逐渐升温。
2005年起,各大拍卖行开始推出“红色题材”专场,例如北京华辰2005秋拍首次推出的“1938—1991:历史的主题”专场,成绩喜人,成为拍卖市场中的新亮点。“红色经典”在进入拍卖市场10年之后终于拥有了一席之地。
两年之后,中国嘉德秋拍上,陈逸飞1972年创作的油画《黄河颂》以4032万元人民币成交,不仅创下了陈逸飞本人油画作品的最高价,也创下了当时内地油画拍卖最高纪录。
2009年,新中国的60华诞让“红色经典”更加耀眼:中国嘉德秋拍推出“新中国美术”夜场、上海朵云轩秋拍推出“红色记忆”专场……国庆的欢欣点燃了收藏热情,红色题材作品拍卖热潮一发而不可收。
从油画开辟市场到中国画屡创市场新高,是什么让“红色经典”重新大放异彩?
历史的回眸使然。世纪之交,当变革的20世纪远去,新世纪来临,人们站在历史的节点上,开始了回顾与展望,得以更加客观地看待每一段历史、每一次变革以及自身的文化传统。人们系统研究新中国美术,重新认识主题性美术创作,“红色经典”作为中国社会生活中一种独特的文艺现象,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沉寂之后,方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战争带来的民族苦难、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建设热情、“文革”十年浩劫、改革开放的多元进发,每一段历史的风貌和时代的印迹都在新中国美术家的画笔之下有所体现。那里包含着历史的记忆,更有着一代人真切的情感和年轻的激情,在新中国第一代、第二代美术家筚路蓝缕以启天地的开拓中,人们从中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流变。
艺术价值是市场的基石。作为“红色题材”美术作品中的经典之作,“红色经典”具有比普通作品更显著的艺术高度、时代印记和社会影响力: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决定了其题材与历史和现实的贴近以及创作风格的严谨,时代的特殊性决定了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具有比其他时期的美术创作更为鲜明的时代印记,改革开放前30年国家对美术创作的支持与宣传、国有博物馆组织主题性美术创作等,不但推动了“红色经典”的诞生,美术作品作为宣传画大量印刷出版发行以及媒体的大力宣传等,也使“红色经典”拥有了广泛的覆盖面、重大的社会影响和美术史地位。
从市场的角度而言,“红色经典”的珍贵还在于其数量稀少。一般有较高艺术水准和史料价值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大多为博物馆收藏,在艺术品流通领域的数量较之其他题材少之又少,在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互相补充的基础上,自然身价倍增。
这些在屡创纪录的拍品中可以得到验证: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黄河颂》,是年仅25岁的陈逸飞早年成名作中第一幅独立创作的巨幅宽银幕式油画,1977年在全军美术展上首次公开露面便引起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曾经于1996年在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卖,以128.5万港元成交。创作于1974年的《幸福渠》,由陕西省文化局美术创作组集体创作、刘文西主要执笔,作为重要革命历史创作曾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一经面世,便广为流传。创作于1959年的《长征》,是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10周年以毛主席诗词进行的大型创作初稿,是李可染的重要作品,重山叠积现祖国山河之雄奇壮丽,山路蜿蜒寓红军长征之艰苦卓绝,笔墨精严,气象万千。
有人将“红色题材”专场誉为献给新中国的一束红色康乃馨。这世纪回眸中的一抹红色,将继续穿越时空的层层帷幔,大浪淘沙,真正的“经典”将在历史的上空愈开愈艳。
2010年秋季拍卖会,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带来的惊喜连连。
11月21日,北京华辰2010年秋季拍卖会上,领袖题材作品《幸福渠》(见图)以459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一天时间,这一纪录再次被打破!22日,中国嘉德2010秋拍《长征——大师们的笔墨征途》专场中,李可染的中国画巨制《长征》以1.075亿元人民币成交,不仅创下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拍卖纪录,而且打破了今年春拍张大千《爱痕湖》以1.008亿元人民币创下的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纪录!
回顾来时路,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史上,“红色经典”曾经沉寂多年,也是从少人问津到蜂拥而至的。
1995年中国嘉德秋拍上,刘春华执笔于1967年创作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以60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出,“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以一个方阵进入收藏系列,其时,距离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第一槌仅仅3年。此后,“红色题材”在拍卖市场中又回归到零星推出状态,直至2003年,行情才逐渐升温。
2005年起,各大拍卖行开始推出“红色题材”专场,例如北京华辰2005秋拍首次推出的“1938—1991:历史的主题”专场,成绩喜人,成为拍卖市场中的新亮点。“红色经典”在进入拍卖市场10年之后终于拥有了一席之地。
两年之后,中国嘉德秋拍上,陈逸飞1972年创作的油画《黄河颂》以4032万元人民币成交,不仅创下了陈逸飞本人油画作品的最高价,也创下了当时内地油画拍卖最高纪录。
2009年,新中国的60华诞让“红色经典”更加耀眼:中国嘉德秋拍推出“新中国美术”夜场、上海朵云轩秋拍推出“红色记忆”专场……国庆的欢欣点燃了收藏热情,红色题材作品拍卖热潮一发而不可收。
从油画开辟市场到中国画屡创市场新高,是什么让“红色经典”重新大放异彩?
历史的回眸使然。世纪之交,当变革的20世纪远去,新世纪来临,人们站在历史的节点上,开始了回顾与展望,得以更加客观地看待每一段历史、每一次变革以及自身的文化传统。人们系统研究新中国美术,重新认识主题性美术创作,“红色经典”作为中国社会生活中一种独特的文艺现象,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沉寂之后,方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战争带来的民族苦难、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建设热情、“文革”十年浩劫、改革开放的多元进发,每一段历史的风貌和时代的印迹都在新中国美术家的画笔之下有所体现。那里包含着历史的记忆,更有着一代人真切的情感和年轻的激情,在新中国第一代、第二代美术家筚路蓝缕以启天地的开拓中,人们从中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流变。
艺术价值是市场的基石。作为“红色题材”美术作品中的经典之作,“红色经典”具有比普通作品更显著的艺术高度、时代印记和社会影响力: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决定了其题材与历史和现实的贴近以及创作风格的严谨,时代的特殊性决定了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具有比其他时期的美术创作更为鲜明的时代印记,改革开放前30年国家对美术创作的支持与宣传、国有博物馆组织主题性美术创作等,不但推动了“红色经典”的诞生,美术作品作为宣传画大量印刷出版发行以及媒体的大力宣传等,也使“红色经典”拥有了广泛的覆盖面、重大的社会影响和美术史地位。
从市场的角度而言,“红色经典”的珍贵还在于其数量稀少。一般有较高艺术水准和史料价值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大多为博物馆收藏,在艺术品流通领域的数量较之其他题材少之又少,在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互相补充的基础上,自然身价倍增。
这些在屡创纪录的拍品中可以得到验证: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黄河颂》,是年仅25岁的陈逸飞早年成名作中第一幅独立创作的巨幅宽银幕式油画,1977年在全军美术展上首次公开露面便引起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曾经于1996年在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卖,以128.5万港元成交。创作于1974年的《幸福渠》,由陕西省文化局美术创作组集体创作、刘文西主要执笔,作为重要革命历史创作曾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一经面世,便广为流传。创作于1959年的《长征》,是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10周年以毛主席诗词进行的大型创作初稿,是李可染的重要作品,重山叠积现祖国山河之雄奇壮丽,山路蜿蜒寓红军长征之艰苦卓绝,笔墨精严,气象万千。
有人将“红色题材”专场誉为献给新中国的一束红色康乃馨。这世纪回眸中的一抹红色,将继续穿越时空的层层帷幔,大浪淘沙,真正的“经典”将在历史的上空愈开愈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