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农科村 从农家乐旅游发源地走向川西民俗文化村
2011年01月05日 04:25 成都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趣味鸡公车竞技赛、乡村田园捉鸡、趣味沙包、斗鸟……这些浓郁的川西乡村民俗活动,是很多人珍藏的儿时记忆。如果你感兴趣,今年春节,去郫县农科村吧,在那里你可以重温儿时的快乐。

2010年最一天,“民俗中国年”活动在郫县农科村农家乐广场上盛大启动,以火热的中国红为背景的舞台上,太和牛灯、老年秧歌队等精彩表演,让众多游客提前享受到川西民俗带来的欢乐。

打出“民俗中国年”这张全新的招牌,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农科村深度迈向了体验经济时代,在成都众多景区景点之中,也因此而具有了鲜明的特点和核心竞争力。

现场直击

“民俗中国年”,提前带来“年味儿”

元旦佳节刚过,新春佳节又将到来,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年怎么过?除了春晚、大餐、麻将之外,还有什么让我们乐于参与?如何把年过得有滋有味?……过年,已经让我们既期盼,又迷茫。

如今,郫县农科村发出了热情的邀请,到农科村过个地道的“民俗中国年”。“农科村已经张灯结彩,期盼大家的到来。”农科村党支部书记宗竹林发出盛情的邀请:农科村是川西坝子农耕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缩影,在农科村,游客可以参加传统的秧歌、腰鼓、狮灯、龙灯、杂耍、骑马观光、骑自行车、推鸡公车、磨豆花、叉糍粑等民俗旅游活动。

“现在流行过‘洋节’,我认为过年,还是热热闹闹过我们的春节!”启动仪式上,表演特色舞蹈的谢爷爷今年已经60岁了,他带着自己的老年舞蹈团队,在“民俗中国年”上载歌载舞,让整个农科村提前有了年味儿。谢爷爷提起过春节就来劲儿,说是要把表演录像带给快回老家的孙女看看,还要让她到这里坐坐鸡公车、学剪窗花,让她踏踏实实在家过个“民俗中国年”。

“这里有源远流长的蜀风蜀韵,这里有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民俗中国年’将顺应城乡消费需求,把民风民俗变成文化旅游产品,使农科村民俗体验和田园绿道景观和农业生产有机融合,进行一种新的体验旅游方式的探索。”郫县旅游局局长兰由玉说,“民俗中国年”活动的开展,不仅是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满足城市旅游者休闲度假的新需求,同时也是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新途径,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以旅助农,城乡互动,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民俗中国年”将深入挖掘川西民风民俗资源,用文化的魅力撬动资本、开发新的旅游休闲项目,吸引更多的市民到农科村以及郫县的乡村来体验民风民俗,畅享现代健康生活。

在“民俗中国年”期间,还将推出年元素创意征集、绿道帐篷电影节、体验农场、海棠节等活动,并逐步将各个节气和节庆的生活和生产体验,各种民俗和农业体验活动和赛事,变成旅游产品,使农科村成为体验川西坝子风情的民俗文化村。

活动中还将组织民俗文化专家、文化人对年文化、节庆文化进行研讨,建立民俗专家顾问组。推出包括祭灶、守岁、贴春联和门神、放鞭炮、贴福字、贴年画、闹元宵、猜灯谜、祭祖活动、杀年猪、拜新年、吃九大碗、吃年夜饭、发压岁钱、绿道骑游、放风筝等有创意的年文化体验活动。

提档升级

年年上台阶,成就一个梦想的生态家园

走进绿树花丛掩映的农科村,犹如畅游一幅清新写意的水墨画,独具川西民居风味的建筑,神态各异的说唱俑,青砖黑瓦、桩头盆景、小桥流水……处处灵动,情趣盎然。一户一院,一园一景,奇花异草争奇斗艳,盆景艺术巧夺天工。一片片竹木葱茏,一座座民居构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这里的景致让人沉醉,这里的洁净让人惊讶,仿佛走进了一个梦想的生态家园。

农科村的发展历程,是我国农村在改革开放后发展的又一缩影,展示了华夏儿女的智慧,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涵义,因此,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先后获得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十大特色村”、“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等称号,并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

近年来,农科村为不断提升旅游档次和品质,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以体现“扬雄(西汉)文化、中国盆景之乡、川西民俗风格”三大特色,突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中国盆景—兰花艺术和乡村休闲旅游”三大主题,规划编制农科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这一特色产业,围绕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和建设“中国现代田园乡村旅游度假示范区”的需要,持续完善配套功能。

为了让游客充分体验乡村低碳生活新时代,农科村以核心景区为基础,充分利用滨河的亲水资源,打造了一条长达13公里的自行车骑游道,如一条金线将景区田园风光、民俗风情、滨河休闲和农家乐文化串为一个整体。“水道绿廊”沿线展示了川西独特的田园风光,沿线时而林荫蔽日,时而沟渠相伴,时而满眼葱绿,充分展示了“中国盆景之乡”的良好生态环境,沿线可观赏到原汁原味的川西田园风光,能看到众多典型的川派盆景以及种类繁多的花卉苗木,川西农耕文化、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以及各“农家乐”和谐一体,将现代乡村休闲旅游与健身完美结合,展示了乡村休闲旅游的独特魅力,又把服务市民、致富村民的目标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随着提档升级的深入推进,农科村焕发了新的生机。在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和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科村在2010年10月初成功举办了“2010中国(郫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暨首届中国农家乐发展大会”;同时,还迎来了“第50届国际小姐世界大会全球总决赛”的79位佳丽们。最新数据统计表明, 2010年农科村游客接待量突破90万人/次,核心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近5万元。

如今,打造“国际乡村田园休闲旅游度假示范区”已成为农科村新的目标定位,现已完成新的策划及规划设计,新景区将拓展到3平方公里。在县、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000万元规划设计并打造出了友爱镇农科村“农家乐广场”,包括IT大道节点景观、塔式广告、健身器材、灯光监控等设施一应俱全。在完善景区功能和旅游接待方面,共投资近150万元完成了广场入口处的新游客中心和超四星级旅游厕所,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而完善的旅游环境。

在这里,回归田园、回归自然的感受越来越深刻。

打造新名片

建“民俗文化村”,深度迈向体验经济时代

有专家曾经指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作为3000年古蜀故都之地,这片成都平原至美的田园之所以能够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新景观,正是因为他源远流长的蜀风蜀韵和原汁原味的川西民风民俗。

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郫县农科村创造出来的乡村旅游模式曾经红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自然形成的农科村,有自己生长的力量,但是传统模式过程过于简单,容易被复制。”郫县相关人士指出,此次强势启动“民俗中国年”活动,就是为了以此为契机,为农科村塑造一张新名片——“民俗文化村”,深度迈向体验经济时代,培育农科村核心竞争力。

据透露,郫县此前早已开始收集整理川西民俗,《中国民俗志·成都市郫县卷》已完成第四稿的修订。“我们深信,通过这次普查、搜集、整理、编纂,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民俗文化之花,将焕发出更加引人注目的光彩。”郫县相关人士指出,植入丰富多彩的川西民俗文化,农科村的升级换代,也就有了内在动力。

“在我国一些人争抢洋节过的时候,我们周边一些国家反而将中国一些传统节日作为该国或该民族的节日。”对于农科村启动的“民俗中国年”活动,川菜博物馆馆长苟德深表赞同。他指出,“过年”其实是一个过程,传统的中国年,从农历腊月23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样的一个“过年”过程,理应容纳更多的“中国元素”。“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我们将把‘川菜博物馆过小年’打造成像‘大慈寺子时香’、‘武侯祠游喜神方’、‘杜甫草堂人日游’、‘塔子山公园赏灯会’那样的春节民俗节日。”

对于农科村新的发展方向——民俗文化村,村党支部书记宗竹林有着深刻的体会。几年前的一个春节,一家旅行社带着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客人来到宗竹林经营的农家乐“观景楼”,看到高高挂起的灯笼,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这群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外国朋友来劲了,好说歹说硬要和宗竹林一家一起过年。磨豆花、推汤圆、叉糍粑、放鞭炮……外国朋友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花起钱来,请我们当师傅,说是要好好体验中国年,样样都要尝试。”

“农科村是我过去经常来的地方,我曾经把这个地方跑遍了,但是今天来了依然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概。”著名民俗专家毛建华教授在“民俗中国年”启动仪式上激动地说,需要父老乡亲们牢记的是,农科村要避免同一性,就得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想办法用好望丛古蜀文化、川西民俗文化,那可是老祖先给大家留下的“印钞机”。

作为闻名全国的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盆景之乡和扬雄故里,郫县农科村传统的民风民俗正在成为现代田园城市中新的风景,而“民俗中国年”活动的启动必将带给我们既具传统韵味,又有现代气息的人文新景观。

农科村,正在向着集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体验性于一体的新型乡村休闲旅游景区迈进。

李昊原 赵一 文

图片由郫县县委宣传部、农科村景区管理局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