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雪灾看中国人的优点
2011年01月06日 14:34 中国文化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场大雪之,纽约城市交通基本陷入瘫痪。

陈 九

几天前,纽约降了一场15寸也就是一尺半深的雪。哎哟,不得了了,公交系统全瘫痪,包括公交车、地铁和通勤火车都没了。4000多户断电,没人收垃圾、没人送信,连救护车都不见出动,很像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的气象。纽约皇后区有人发病叫救护车,救护车回应说,雪太大,车子开不进去。

这种情况维持了两天,号称雪灾,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申请联邦救灾补助。第3天,公交通了,但远未恢复正常水平。纽约一号电视台报道,布鲁克林区的十几辆运货卡车陷在雪中达48小时之久,一直无人相助。画面上车轮猛转,就是不见挪动。

一尺半深的雪,好严重的事。笔者在哈尔滨住过,很多地方冬天就没见过地面,就在雪上走,雪上开车,雪上过日子。一尺半深的雪灾?哈尔滨人表示没听懂。笔者更多地在北京生活,一尺半深的雪一天半天也就差不多完事了,最起码地铁不会不通。北京人心说,外面下雪关地铁什么事?哪儿跟哪儿呀这是。

同样尺半雪,下在不同城市,结果就不一样。这显然和雪无关,主要与生活方式相关。纽约是美国生活方式集大成之地,这种生活方式在处理尺半雪时显然效率不彰。纽约市市长彭博回答市民责难时说,咱全市一共4000名扫雪工,我可是全派上阵了,所有设备、车辆也用上了,闹到这步田地跟我没啥关系,纯属自然灾害,非人力可回天,叫谁来都不行。

真的叫谁来都不行?纽约一号电视台采访市民如何看待纽约市政府在本次救灾中的表现时,一位来自中国的移民老兄说,我不明白这事儿为啥这么难?为什么不叫各街道分片包干儿,男女老少齐上阵,一会儿不就完事了吗?估计这位老兄刚到此地不久,未必了解纽约的情况。纽约这地方,压根儿就没有“街道”这层组织,各扫门前雪,余下的等政府有关部门处理。在这儿可没有“男女老少齐上阵”这么一说——人家会问,我上阵,谁付钱呀,我不能白干吧?退一万步,我上阵干好了还行,干坏了算谁的?你等他,他等你,尺半雪等成了灾难。

同样的雪情在中国称不上灾难,因为中国有各层相助的组织形式,有上下五千年形成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救急传统,有自己动手不等不靠的生活习惯。中国人多,灾难也多,我们的生活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这个基础也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所以我们自然就有了“民族特色”。有个国内的朋友来电话,听说纽约闹雪灾,咋样啦,没把你小子埋起来?没有,尺半雪哪够埋我的。多高?一尺半。咳,闹啥闹,这点雪就这个闹法,一个李向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那依你说怎么办呢?依我,这么说吧,我要是纽约市长,就带人下去,走街串巷把大家动员起来,各级往下布置,再把周边警察和大学生请上街,帮助群众扫雪,北京2000万人,一人一铲子,这点雪未必够铲的。

这位朋友说得比那个移民老兄还具体,很自然,也很豪迈,只不过他自己感觉不出来罢了。这种天然的坚强和优秀,我们自己往往察觉不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