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年货{1}
文/刘易 彭文亭
中国调味品第一拍!南粤飘香400多年的中国四大酱园之中华老字号将举办天顶头抽拍卖会,拍卖复产后的第一瓶天顶头抽(珍藏版),所得款项全部捐给慈善机构,拍卖底价1万元,加价幅度1000元。
该酱园董事长钟秉雄表示,老铺回迁复业在望,这是广州人那份情感的延续,也是广州城那份血脉的延续,我们将今年定为发展年,新年伊始举办义卖,体现了企业的公民责任,宣传广州老字号悠久的历史文化,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酿造中国最好的酱油,卖中国最贵的酱油,开行业先河将调味品变成精品、礼品,广州的中华老字号酱园进一步推出调味品手信系列,实现“美味传万家”。
美味开胃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1月7日,中华老字号酱园启动了2011年温情互动仪式,主题是“回馈、感恩、共赢”,其中授以“美味”的内容包括烹饪讲座、白领沙龙、家庭比菜等,“开展酱园半日游、学生假期体验、社区宣传,与市民建立深情厚谊,争取年轻的一代”,该酱园董事长钟秉雄说,通过门店促销、共同打假、研发新品,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占有率。据了解,天顶头抽、鲍鱼汁、添丁醋头仍是春节的主打产品。
另一家品牌味业则开展了春节团购优惠活动,推出了3款礼盒,内有七八个品种,价格在60-90元。所列的10个新品之中,限盐酱油属于重磅推出,与普通酱油相比,盐分降低了20%,但是鲜味不减,点趣酱油集合了“点食”的专业功能和“拌食”的趣味体验,黄豆酱则是粒粒看得见,既可用于各种烹调,也可佐餐或净食。
以出口导向的某品牌调味品推出了低盐酱油,还有异国风味的日式系列酱油、泰式甜辣鸡酱等;而港资品也推出了薄盐生抽,盐分降低了35%而鲜味更突出,还有添加绿茶与普洱茶,酿造了双茶老抽,更加红润、更加清香、更加健康。
消滞醒胃
下一个“王老吉”不是凉茶,可能是醋饮料。广东的果醋饮料占据全国近70%的市场,作为全国最大醋饮料生产厂家的掌门人陈生,将品牌策略定位佐餐饮料,前年推出了全新包装的苹果醋,一路高歌猛进。他认为,市场上数百种的醋饮料,只能称为品类而非品牌。去年底,该公司二期生产线开始试产,今年的产能具备了让13亿人做到人手一罐的能力。今年春节,旗下两款醋饮料进行买三送一、买六送一的优惠活动。
调味品做到最后肯定是醋饮料似乎成了铁律,本土品牌调味品企业都推出了醋饮料,广州某调味品企业推出了两款醋饮料,佛山品牌调味品在原有的酱料生产园区,计划新建醋生产项目,现已推出了苹果醋;而广州老字号酱园则走差异化、个性化、高档化的路线,推出了山楂、罗汉果、菊花等醋饮料,并主推餐饮行业。
稍后于醋饮料而异军突起的是凉茶,以清热降火、消滞去腻得到南北消费者的认可,从晋升年货到过年礼品的华丽转身,中国凉茶第一品牌继广州亚运亮丽登场,又大手笔开拓全国的春节市场,开展了三大主题活动并推出了礼品装。
小酌暖胃
连锁经营、网络配送、体验消费,加上酒窖、酒庄或保税仓,可得红酒天下。在过去的10年,黄金价格上涨4倍,法国拉菲却上涨近10倍,疯狂上涨的楼市算是小儿科,疯狂下跌的中国股市更是傻眼了。去年1-9月,红酒进口量同比增长67%,中国已成为全球排名第八的红酒消费国。在过去的8年,从进口波尔多葡萄酒增长70多倍,从去年开始成为它的最大出口国,但是中国的红酒消费量只占酒类消费总量的1%、世界平均水平的6%。
喜庆离不开红色,有人祈求鸿运当头,有人祈求行桃花运,就如无鸡不成宴,红酒成了必不可少的道具。在各大商超,货架陈列仍然是国产三大品牌张×、长×、王×,占据70%的市场份额,价格在100元/瓶左右,而进口红酒占据了大部分的地盘,有的还开设了专区,品牌繁多,包装各异,多有促销,但是动辄两三百元。
成本二三十元,却卖二三百元,进口红酒“很红很暴利”,有的不贴中文标签,国内灌装甚至重新勾兑而冒充原产地,二次包装冒充豪华,据说60-70%的进口红酒属于分装,而某省90%的进口红酒是“崴货”,购买红酒认清标识最紧要。
■相关新闻
专项整治餐饮用酒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做好餐饮服务环节葡萄酒和白酒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对餐饮服务单位,尤其是小餐饮店、酒吧等单位采购和销售、使用葡萄酒和白酒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严查餐饮服务单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落实情况,严防餐饮服务单位采购、销售和使用来源不明、超过保质期限以及假冒伪劣的葡萄酒和白酒。
根据通知,要及时部署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全面开展自查,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落实第一责任人的各项要求,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开展监督检查。
蜂蜜修例重在打假
部分蜂产品企业以次充好、添加劣质果糖等行为,暴露了现有国家标准的不足,针对蜂产品鱼龙混杂、造假严重,国家标委会等牵头开展蜂蜜标准的修订,“打假”成为关键词。此次修订围绕打假来展开,一是提高检测蜂蜜的果糖含量和蔗糖含量的技术水平,二是将蜂蜜的原料和成品区分开来,经过加工就不能简单命名为蜂蜜,要在外包装标出诸如“脱水蜜”、“加工蜜”等字样。
蜂蜜国标最初发布于2002年,2006年作过修订,对不同品种的蜂蜜提出了不同的蔗糖含量要求,实际上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出现了“按照标准造假”。
刘易、彭文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