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这个世界需要废物(图)
2010年02月03日 10:13 《时尚先生》 】 【打印共有评论0

Esquire2月刊“康熙”大片

钞票腐蚀了童心

按照大陆人的思路来看,蔡康永这个年龄段的导演们大多会受到所谓“理想主义”的熏蒸,他们即使是拉屎,也在拯救世界。《无极》也好,《十月围城》也好,人们需要主旋律,以至于前赴后继,粉身碎骨。

拿这样的视角看蔡康永的行为,似乎很奇怪:出身世家,美国电影科班出身,一手秀才文字,为什么会投身电视?妈妈早就不明白了:花钱去念大学,然后教授教你读小说?至于做电影,更是一件离奇的事了。

不管如何,蔡康永还是最终到美国学电影,大导演胡金铨亲自接机,然后就是蔡同学穿七条牛仔裤露宿街头的篇章了,这段情节太励志了,太“朱军”了,再说就让您落泪了,姑且翻过。

年轻时,他会装模作样有个小理想。去美国闯荡前,买了一本《世界名导演传记》,从名录上的A-Z一个个排查,找25岁就拍第一部电影的大导演,然后开始意淫自己就是他。奥逊-威尔斯?不错不错,25岁就拍了《公民凯恩》。下一个?什么?25岁时什么都没干,那就赶紧翻过去。一直到28岁,再看28岁那年就拍电影的导演,比如罗曼波兰斯基……最后他很悲哀地承认,青史留名的导演都是倒霉蛋,大概都是要被生活折腾到残花败柳了,才能拍出处女作。

但地球不仅变得越来越扁平,越来越热,转速还越来越快了。如果你还像京都的老匠人,精雕细琢一件和服,一把砍刀,一辈子打出几件武士刀,你的人生也就过去了,现在很少有人甘心这样活下去。蔡康永这样给自己的行为贴标签:他是个识相的,不想扮愚公。

他被电影圈的慢节奏生活搞怕了,这个圈子的生活就是从“一个故事”聊到“另一个故事”——每天晚上大家都很HIGH地聊故事,即使实现也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最后他一听“我有个好故事”他就想吐。

这让我想起一个史上最短故事:从前有一个太监。

下面呢?下面没了。

这不是他的生活。电视多好,做好了就推出,第二天就知道观众的反响。“知道一件事可能不妙,会立刻闪。我才不要陷在悲剧里。”从上述事实,你可以看到蔡康永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生意人”,他“拎得清”: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姿势正确,他不会成为烈士的,不会说“领导先走”,比领导先走的一定是他。

小时得了第一名,他如此描述此后的遭遇:“来来来,给红包,给红包……”一阵乱,咯咯连声,各式漆皮鳄鱼皮包的嘴巴大大张开,众位阿姨伯母纷纷出手,大钞結成美丽队伍,逃离鳄鱼之口,飞向他……

与“第一名”的邂逅,使他明瞭了这个玩意儿的价值,主要在此。

在后来的人生里,他比较不容易再为“第一名”三个字神魂颠倒,多少得归功于这次的“现金交易”。

钞票腐蚀了童心,蔡同学也不会被糊弄着为了伟大事业而奋斗,他功利了,庸俗了,他要求现世现报,做了第一名的事,就要福利,否则就开溜。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卢悦 编辑:徐婷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
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