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感受浓浓的文学气息 去故居上堂语文课

2012年02月24日 07:29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拆”与“不拆”,我们已无力挽回,只有珍惜眼前……

在旅行者眼里,来北京不能错过鸟巢、天安门。可在文学爱好者眼中,那隐藏在胡同中的名人故居才是真正的美景所在。老舍、鲁迅、茅盾……这些名字从小便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他们的文章我们读了又读,而关于他们曾生活过的地方你又了解多少?

去故居里看他们的手稿,看他们住过的小院,这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也是告别校园的你重温儿时记忆的地方。

老舍故居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地方

老舍故居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地方

展览馆里能看到老舍先生不同时段的生活及其作品

展览馆里能看到老舍先生不同时段的生活及其作品

舍不掉的北京情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北京解放前老舍先生居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也就是现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是解放后老舍先生久居的地方,直至辞世。这间“老舍故居”是老舍先生 1950 年从美国归国后自己花钱购买的。《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等24部戏剧和两部长篇小说都是在这里创作的。1999年2月1日正值老舍先生诞辰100 周年时,老舍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可以说,这间普通的四合小院是老舍先生居住时间最长、成就最辉煌的地方。

王府井闹市旁有一条狭长的胡同,名为“丰富”。一进胡同口,正好碰上两个老外从人力车上下来。故居的门脸儿就是一座黑漆门的院落,那便是老舍从 1950年到1966年生活了十余年的故居。1954年春天,老舍先生在这个小院中亲手栽下了两棵柿树,每到秋天树上坠满沉甸甸的柿子,老舍夫人胡絜清女士美其名曰:“丹柿小院”。

小院是典型的北京二进三合院风格,大门坐西朝东。一进门是堵灰色影壁,上面有个淡绿色的福字。旁边是个办公室,可以领票。再往里走有个别致的绿漆门,里面映出一个五彩边的木影壁,影壁上依旧贴着“抬头见喜”和倒置的“福”字,还透着那么点儿年味儿。绕过影壁,便是小院,里面有一座老舍先生的头像。院中正房(北房)三间,明间和西次间是客厅,东次间是老舍夫人的卧室兼画室。西耳房便是老舍先生自己选的卧室兼书房,他说这是全院儿中最静的地方。其实,这个故居就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

在故居的陈列室里,能看到《四世同堂》在国内外的各种版本、1936年《骆驼祥子》的手写稿,还能看到北京市人民政府1950年颁发给老舍先生 “人民艺术家”的奖状等等。三个展厅里分别陈列着不同时期老舍先生的作品或生活用品。第一个展厅展示了老舍从苦寒的童年到1931年与胡絜清成婚的经历。其中包括他去伦敦东方学院,及后来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讲课的过程。第二个展厅介绍老舍在抗战时期的创作,以及后来赴美讲学,和1949年后回国成为“人民艺术家”的经过。第三展厅是正房,一侧是老舍夫人胡絜清的画室,画室上挂着一幅她画的菊花。胡女士是齐白石的关门弟子。齐白石、李可染等都是老舍一家的好友,常在正室那几座小小的沙发上聚会谈天。另一侧的屋内有一个西式的大书柜,整体陈设简单但雅致。一张小书桌便是老舍日常工作的地方,上面有一个台历,时间停留在1966年8月24日。

细想起来,生涯遍及英国、南洋、日本、美国,但他偏偏又是文风最乡土的一个。没有他,就没有文学里的北京。展厅里老舍先生童年时玩的泥饽饽和羊拐,也许就是这些造就了老舍心灵深处永在的京味。

课本印记:

《骆驼祥子》——风吹弯了旁边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弛,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地乱卷,像不知怎样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周边美食: 八先生涮肉坊(灯市口店)

价格:人均消费约60元

地址:东城区灯市东口柏树胡同18号

电话:010-65246764

TIPS

票价:免门票(语音导览10元,押金100元)

预约需求:参观请提前一天以上预约,限50人

休息日:周一

预约电话:6559921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责任编辑:魏佳] 标签:北京 故宫 语文 南锣鼓巷 周边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