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2015-04-30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二

凤凰卫视

90后文艺小美女的红色旅游

2011年09月09日 11:16
来源:新华网 作者:重慶葦子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我去班上几位女生那儿做这个关于文化大革命调查的时候,大多数同学便是一脸茫然,有的人甚至手心冒汗,咬着指甲,紧张得如同课堂上被历史老师当众点名回答问题似的,好个半天,才吞吞吐吐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I don’t know.”

我先前发在网上的帖子“90同学的money观”,得到了网友广泛喜爱以及众多媒体的关注。帖子里回复颇多,内容也非常精彩。他们绝大多数是成年人,也有在工作岗位混迹了好几年的80后哥哥姐姐,新一代对事物的不同认知让他们充满了新鲜感。

少年报老师曾告诉我,他们看了我在网上的调查后,有了启发,于是,也组织一些中小学校做了个关于钱的问卷调查。我见过那份调查的卷子,学生回答时只需打“√”或“×”,所以读起来不是很精彩,最后结果我也不得而知。

2011,苦夏。

那几天高温假,我去了近在咫尺却仍然陌生的地方——沙坪坝红卫兵墓园,了解了一段在历史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文化大革命。

它是一段严肃的回忆,更是现代历史教育的空白。当在紧锁墓群的铁门边转悠一阵,我遗憾着没机会踏进这块地方,心里颇不是滋味,不自觉地问起自己:“班上同学也来过这儿吗?”

因为去年对班上的一次关于歌乐山烈士的小调查,让我对一些同龄人感到深深无语,某些在家里一直当着乖宝宝的孩子回答语出惊人,雷倒众生。于是乎,一个小小的问号变成了大大的惊叹号。与之前不同,这次关于文革的小调查,让我再次找寻到了90后中学生的睿智光芒。

文革时期,红卫兵的死,你如何看?在班级做调查,结果众说纷纭。一位一贯优秀的女同学这么解释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有人用一脸淡定回答:“死得其所。”还有人嘻嘻哈哈:“一群不要命的疯子!因为错误的领导,花儿还没开就谢了!”

在我的调查中,我不断对大家提问,红卫兵死得值or不值哦?四十年前,那些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学生,因为社会紊乱、政局动荡,凭着自己易躁、热情的性格,被无可避免地卷入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中,最终走上不归路,在现今来看,这种自以为爱国的行为,被后知后觉的人们称为激进。大家一谈起他们,便摇头叹气,为这群英年早逝的少男少女惋惜不止。

然而我却有着自己的看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呢,红卫兵的死无疑起着净化空气般的作用。虽然当年的行为够荒唐的,至少他们是怀着一腔热血和无私的信念去牺牲自己。在生命消失的那一瞬间,他们流下的血纯净透明,墓碑上风化残留的口号令人敬畏。为了这个,情愿被埋在深土里,与杂草蚯蚓为伴,而决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

这难道不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缺失的吗?

[责任编辑:于晓川] 标签:红卫兵 文化大革命 老师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0人参与  0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