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文艺小美女的红色旅游
我去班上几位女生那儿做这个关于文化大革命调查的时候,大多数同学便是一脸茫然,有的人甚至手心冒汗,咬着指甲,紧张得如同课堂上被历史老师当众点名回答问题似的,好个半天,才吞吞吐吐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I don’t know.”
我先前发在网上的帖子“90后同学的money观”,得到了网友广泛喜爱以及众多媒体的关注。帖子里回复颇多,内容也非常精彩。他们绝大多数是成年人,也有在工作岗位混迹了好几年的80后哥哥姐姐,新一代对事物的不同认知让他们充满了新鲜感。
少年报老师曾告诉我,他们看了我在网上的调查后,有了启发,于是,也组织一些中小学校做了个关于钱的问卷调查。我见过那份调查的卷子,学生回答时只需打“√”或“×”,所以读起来不是很精彩,最后结果我也不得而知。
2011,苦夏。
那几天高温假,我去了近在咫尺却仍然陌生的地方——沙坪坝红卫兵墓园,了解了一段在历史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文化大革命。
它是一段严肃的回忆,更是现代历史教育的空白。当在紧锁墓群的铁门边转悠一阵,我遗憾着没机会踏进这块地方,心里颇不是滋味,不自觉地问起自己:“班上同学也来过这儿吗?”
因为去年对班上的一次关于歌乐山烈士的小调查,让我对一些同龄人感到深深无语,某些在家里一直当着乖宝宝的孩子回答语出惊人,雷倒众生。于是乎,一个小小的问号变成了大大的惊叹号。与之前不同,这次关于文革的小调查,让我再次找寻到了90后中学生的睿智光芒。
文革时期,红卫兵的死,你如何看?在班级做调查,结果众说纷纭。一位一贯优秀的女同学这么解释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有人用一脸淡定回答:“死得其所。”还有人嘻嘻哈哈:“一群不要命的疯子!因为错误的领导,花儿还没开就谢了!”
在我的调查中,我不断对大家提问,红卫兵死得值or不值哦?四十年前,那些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学生,因为社会紊乱、政局动荡,凭着自己易躁、热情的性格,被无可避免地卷入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中,最终走上不归路,在现今来看,这种自以为爱国的行为,被后知后觉的人们称为激进。大家一谈起他们,便摇头叹气,为这群英年早逝的少男少女惋惜不止。
然而我却有着自己的看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呢,红卫兵的死无疑起着净化空气般的作用。虽然当年的行为够荒唐的,至少他们是怀着一腔热血和无私的信念去牺牲自己。在生命消失的那一瞬间,他们流下的血纯净透明,墓碑上风化残留的口号令人敬畏。为了这个,情愿被埋在深土里,与杂草蚯蚓为伴,而决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
这难道不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缺失的吗?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48小时点击排行
-
194339
1镜头下的东莞视界:夜生活其实很平淡 -
126677
2游走索契同志夜店 纸醉金迷背后尽是心 -
96572
3迪拜现罕见云海 唯美似天空之城 -
66773
4跟拍酒店试睡师一天 揭秘“史上最爽职 -
61324
5图说内蒙:马上情人节 草原也风流 -
59942
6南京大屠杀档案原件首次公开 将申报世 -
42796
7万达文旅城2月底奠基 王健林放言“超 -
42390
8旅游地产狂热 云南将取代海南成富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