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广东惠州品读奇特的客家文化

2012年04月25日 09:54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惠州人大部分是客家人。对于客家这个民系,其产生、发展和迁徙过程,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精华等,你了解多少呢?在梅州,有一个中国客家博物馆,这里目前已成为梅州的标志性景点,以及全球客家人共同的心灵家园。不管你是不是客家人,来到这里,你将对客家这一族群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和认识。

这里是“客家文化大观园”

中国客家博物馆的外观为圆形客家土楼的造型,将客家文化精华生动展现。进入大门,一个大大的“亻厓”(客家话里是“我”的意思)字散发出浓浓的客家韵味。“亻厓”已经成为客家人的精神象征,不少地方把客家话称为“亻厓”话,“亻厓”也代表着客家人勤劳、能吃苦“肯挨”的特点。

将军馆。

中国客家博物馆采用各种实物和材料来全方位展示客家这个古老民系的历史文化魅力和风土人情。博物馆陈列主题鲜明,分成“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个部分,从大客家的概念出发,系统介绍了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现状等,称得上“客家文化大观园”。

大学校长馆。

参观当天,遇到了一个从香港来的访问团,成员都是香港的小学生,他们都是客家人,然而对这一族群一无所知,有的甚至连客家话也不会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系统地了解客家文化,在“客从何来”展厅的客家人迁徙图前,他们看得格外投入,津津有味。“原来客家人是这么来的。”一个男孩子边看边说。(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了解客家的人居智慧

在“地标围屋”展厅,展示了圆形土楼、四方土楼和围龙屋这三种典型客家民居的建筑模型。对于不同的客家人聚居区,为什么会选用不同的建筑样式,在这里会找到答案。例如在闽西地区,历史上这里比较闭塞,交通不便,家族武装冲突和匪患都很多,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这里的客家人选择了圆形土楼这种易守难攻、聚族而居的建筑形式。

围龙屋模型。

围龙屋则是为了劳动生产而产生的,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这样的民居,兼顾了生活、生产和休闲的需要,可谓一举三得,表现出客家人的人居智慧。通过这样的参观,会对客家民居建筑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展厅里还有一些从老民居中拆下的重达数千斤的木梁架,与客家人建房用石灰、黄泥、糯米饭夯成的三合土墙实物相映成趣,不少参观者都对它们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此外,展厅中展示的门楼、牌匾等,看上去很残旧,然而却充满了文化及生活气息。

[责任编辑:孙爱林] 标签:客家人 客家文化 客家风情 惠州文化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