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探幽访古莲花山 见证珠三角地区千年历史

2011年09月01日 08:14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走进莲花山,宛若进入人间仙境,在历史中穿梭。莲花山植被茂盛,绿意盎然,因此也成为珠三角市民远足踏青、消暑纳凉的好去处。穿过南山门,就见一脉清流从头顶巨石上泼洒下来,溅起阵阵水花,石砌的山道上早已波光粼粼,这边是景区内气势壮观的人工瀑布——莲花飞瀑,高近20米,宽为45米。走不多远还有水上乐园,人们可以边欣赏绿树葱郁的莲花山美景,一遍享受玩水的乐趣。最为舒畅的还是爬上山去,转过几个弯路,豁然见到宽阔的珠江,那一刻,所有的烦恼都会随风散去。

最美是6月至8月间,莲花盛开之时。每年都会在古采石场遗址“莲花仙境”内举行莲花节,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广州地区旅游传统活动之一。每到那个时候,景区的水塘中、甬路边,乃至小斜坡的空地上都别出心裁地栽种着一株株品种不同的荷花,除了广东本地的土著莲花之外,一般还会有来自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上百种莲花,竞相争奇斗艳,与粗犷、厚重的古采石场遗址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古采石场 见证广州千年历史

莲花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最著名的当属古采石场了。

古采石场靠近狮子洋,在莲花禅寺的下方,距今已经有超过220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开采面积达到500多亩。据专家考证,广州营建所使用的建材,尤其是南越王国建造王宫和王陵所用的12种石材当中,就有8种开采自莲花山。

据地质专家考证发现,整个莲花山古采石场共由15个采矿场组成,其中14个位于莲花山东麓靠水处。它们的采矿方法以露天开采法与地下矿房式开采法相结合,工具是铁锤、铁钎、铁凿,附加绳索木架,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采矿技术。整个采场南北长1500米,宽50~200米,开采深度30~40米,总共约取石料300多万立方米。而且专家分析这些采石活动主要相对集中在西汉初期,因此判定为王宫国家行为,而非一般的民间力量所能办到。从莲花山采石场集中开采出来的石材,通过水路运进广州城,营造了著名的南越王宫殿及南越王陵墓。

莲花山采石场的历史延续了上千年,一直到明清时期才完全禁止,清同治《番禺县志》记载,明万历七年(1579年),朝廷下令禁封“私采石料”,但屡禁屡开,直到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才“勒碑封禁”。据称,当时大量石材开采出来,需要船只运输,由此产生石船营运的行业,而距离莲花山不远的化龙因其水路交通便利,而成为石船的聚集地。据《化龙风物志》记载,很久以前,村口曾作为石船的集散埗头,石船的船民在埗头南面兴建了“石船会馆”,方便泊船议事和联系运石事宜。

经过千年的开凿,莲花山古采石场形成了如今所见的奇峰异洞林立。悬崖峭壁嵯峨,千姿百态,奇丽壮观,形成莲花岩、象鼻山、神镜、天池、南天门、云梯、金鱼池、莲花洞天、溅玉、观音岩、飞鹰岩等胜境,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是国内仅见的“人工丹霞”奇迹,与湖北大冶古铜矿遗址并称为我国两大古矿场,并于2001年被国务院评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钎痕历历,桩孔累累,还能找到先人在此大规模采石的痕迹。古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运走的石料。

其中,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区内峭壁嵯峨,巨石横空,或形成一线鸟道,或形成一穴深洞,半出人工,半如天成,雄伟壮观,气势巍然。从崖下向上仰望,只见四面崖壁连环对峙,奇峰突屹,广阔的天空被缩成一方天井,嵯峨巨石摇摇欲坠,令人惊心动魂,神摇目眩。在燕子岩景区,细听岩上滴水声,看着盘旋飞舞的燕子,静中有动,如诗如画。岩石上的攀藤植物,有如一堵绿色的墙壁,每当春夏之交,花开朵朵,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置身其中,除了赏景之外,也仿佛走进了历史,耳畔不时仿佛响起凿石的叮当声,先民们艰辛而冒险的悬空作业的景象又浮现在眼前。

莲花塔 珠三角风光尽收眼底

位于莲花山北主峰的莲花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园1612年),到明年正好整整满400岁,早已成为番禺甚至广州标志性的古建筑之一,与琶洲塔、赤岗塔鼎足而立,素有“省会华表”的美誉。

与番禺其他古塔类似,比如沙湾镇北村水绿山青文阁塔、石楼镇大岭村大魁阁塔、东环街蔡边的文昌塔等,莲花塔也属于风水塔,相传当年番禺境内邪气上升,瘟疫流行,民间认为是莲花山采石过度,伤及龙脉所至,当时的举人刘如性、李惟凤、陈奎聚等联名上书官府,请求勒碑封禁采石,建文昌塔以镇邪气、消除瘟疫,所以才兴建了莲花塔。

莲花塔坐东南向西北,占地65.12平方米,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外观为9层,内陇11层,外呈八角型,螺旋式楼梯可直达顶层,各层都有拱券门和假门。门窗精美,造型独特,既采光又通风。塔身上小下大,每层建筑均收缩,比例匀称,看起来挺拔秀丽,气势非凡

因为莲花山位于珠江入海口,狮子洋畔,地理位置险要,加上莲花塔矗立于莲花山主峰上,所以塔上的视野相当好,登塔远观,周围均在俯视之中。

屈大均曾在《广东新语》地语篇里这样描述莲花塔:“有一浮莲塔,上矗云霄,与赤冈、潖洲二塔东西相望,为牂牁大洋之捍门,南越封疆之华表,盖一郡风水之所系焉者也。”同时,广州自古有云:“白云越秀翠城邑,三塔三关锁珠江。”因此,莲花塔很早就有了“省会华表”之称。据说,当年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航行回来的船只远在虎门就能看到莲花塔,就知道回到广东了,两岸往来船舶,也往往以此为标志,判定是否进入广东广州。

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莲花塔也见证了近代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在番禺的相关文史资料中有记载,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莲花塔都曾经遭到侵略者的破坏,1938年,日本攻陷广州时曾炮轰古塔,八层以上被炸毁,所余塔身弹痕累累,仍岿然屹立。由于长时间风雨的侵蚀,外墙曾多处断裂。

改革开放后,对文物古迹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1981年由港澳同胞何添、何贤捐资按原状修复加固莲花塔,修复后的莲花塔造型雄伟壮丽,坚固大方、抗震性强,成为番禺标志性的古建筑之一。1989年6月,公布为广东省文化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王晴] 标签:莲花山 珠三角 广州 莲花塔 国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