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2015-04-30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二

凤凰卫视

再探永定集庆楼 找寻最巧妙的逃生通道

2012年03月29日 08:4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每家每户都挂着红灯笼,给土楼增添了更多古色古香的气息。南都记者黄皓摄

每家每户都挂着红灯笼,给土楼增添了更多古色古香的气息。南都记者黄皓摄

到福建永定看客家土楼,可以看气势,土楼群、土楼长城,连成一片,恢宏瑰丽;如果你想来趟“深度游”,推荐去初溪看“集庆楼”一探奥秘———集庆楼可以说是“客家土楼”的一个集大成,是一座天地之间的大“八卦”。

看点

因生活需要,“72河洛式”土楼形成

早春,再次走进福建永定,这座被祖先们赋予了“永远安定”美好意愿的古城,3月呈现出了清明澄朗的气息,尤其是行走在潜藏于山谷之间的“八卦传奇”,人都仿佛有了仙风道骨。

集庆楼,是永定现存的最古老、结构最特殊的圆土楼。72道楼梯将圆楼平均分成了72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含四层,每一层楼都有56个单间,这56户切割成16个“区域”,每个区域含2-5户人家;而每个区域的天井外是公共饭厅,饭厅的门外则是全楼贯通的公共走廊。

土楼的“单元”结构基本一致,首层为厨房、卫生间、天井等,二楼为粮仓,三楼、四楼居住。用72道楼梯分隔开的“单元”,每户一单元,犹如现代楼盘里面的 “叠层别墅”一样,“单门独户”注重私密感与空间感。“72道楼梯”的分隔手法恰好契合了《易经》中“七十二河洛”的说法;也有当地人这样来解释“72” 这个数字:“祖先可能是为了表达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的意思。”

但是此行,土楼专家却告诉我们一个惊人的信息:“集庆楼原本并没有72道楼梯。”原来,这还要回溯到300多年前的公元1744年。也就是说,在集庆楼居住了300年,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当时全楼仅一道楼梯无法解决近600人大家族拥挤、繁忙的上楼下楼行动,于是,楼主大胆进行改造。“底层不变,仍然是内通廊式,二层以上改为单元式,每个单元6个房间,分别设一道楼梯上下,如果把每一层的楼梯全部加起来,全楼总共有72架楼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廊道用杉木板隔开。”于是,这次土楼内部构造的变革,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72河洛式”的土楼。

还有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集庆楼这座“八卦土楼”是初溪土楼群“大八卦”中的一员,是群楼之首;整个初溪土楼群有36座土楼,由五座圆楼和三十一座方楼组合而成,全部按照八卦原理分布。

因防御需要,“步步为营”设置警备

集庆楼是一座古堡,而且是一座战御能力极强的古堡。在建筑之初,已经是“步步为营”,将一切的危险与应对方法逐一安排,为子孙后代留下的古堡,堪称用心良苦。

首先从大门说起。集庆楼厚实的门扇早已用铁板加封,而且大门上面还设置了“防火水槽”,这能有效地防备敌人用“火攻”,也是备土楼失火时自救之需。

踏入大门第一步,便能看到“警备”设施:门厅东侧放了一条长木板凳,现在是供游客闲坐或歇脚的功能,但在以前,是专门供夜间值班人员使用,可以躺下休息。

如上所述,自有了集庆楼“新楼梯”的分隔之后,各家各户相对独立、上下方便。据说,楼主的设计还有更深刻的“防御”用意:如果受到外敌侵袭,二层以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隔板可以迅速打通,族人们便可以利用内通廊的优势,灵活有效地进行自卫。

可见,集庆楼的防御设置是“环环相扣”。随着集庆楼的楼梯上行,游客会发现在外环的第4层处,有9个突出的“阳台”,这并非用以欣赏风月的“现代阳台”,而是专门用以观察敌情和架设土枪土炮防守的瞭望台,大门上方的瞭望台可直接观察村口的动静。

让游客甚至族人们都想象不到的还有集庆楼的“逃生”设施。早在600年前建造的时候,楼主在集庆楼其中一个房间里设置了“逃生通道”:外面是一层比较薄的夯土墙,看起来跟整个外环的土墙没任何区别,却在里面挖了一个一米多见方的长方形通道口,平时用木板遮盖住,乍看之下,与其他房间无异。

据说,这个通道只有族长等几位重要人物才知道。因为,这个秘密通道,只有在遇到万不得已需要紧急疏散的情况下才临时捅开它,让楼内居民穿过这个逃生通道,直奔后山丛林之中。据说,福建的所有土楼中,能发现这一奇特而巧妙的安全设施者,迄今唯有初溪集庆楼。

[责任编辑:魏佳] 标签:集庆楼 逃生通道 土楼 福建 国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0人参与  0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