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访中国客家博物馆 静心读懂客家文化

2012年04月24日 08:2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惠州人大部分是客家人。对于客家这个民系,其产生、发展和迁徙过程,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精华等,你了解多少呢?在梅州,有一个中国客家博物馆,这里目前已成为梅州的标志性景点,以及全球客家人共同的心灵家园。不管你是不是客家人,来到这里,你将对客家这一族群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和认识。

走读

这里是“客家文化大观园”

中国客家博物馆的外观为圆形客家土楼的造型,将客家文化精华生动展现。进入大门,一个大大的“亻厓”(客家话里是“我”的意思)字散发出浓浓的客家韵味。 “亻厓”已经成为客家人的精神象征,不少地方把客家话称为“亻厓”话,“亻厓”也代表着客家人勤劳、能吃苦“肯挨”的特点。

客家私塾人物铜像。

客家私塾人物铜像。

中国客家博物馆采用各种实物和材料来全方位展示客家这个古老民系的历史文化魅力和风土人情。博物馆陈列主题鲜明,分成“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个部分,从大客家的概念出发,系统介绍了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现状等,称得上“客家文化大观园”。记者参观当天,遇到了一个从香港( 路线 )来的访问团,成员都是香港的小学生,他们都是客家人,然而对这一族群一无所知,有的甚至连客家话也不会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系统地了解客家文化,在“客从何来”展厅的客家人迁徙图前,他们看得格外投入,津津有味。“原来客家人是这么来的。”一个男孩子边看边说。

了解客家的人居智慧

围龙屋模型。

围龙屋模型。

在 “地标围屋”展厅,展示了圆形土楼、四方土楼和围龙屋这三种典型客家民居的建筑模型。对于不同的客家人聚居区,为什么会选用不同的建筑样式,在这里会找到答案。例如在闽西地区,历史上这里比较闭塞,交通不便,家族武装冲突和匪患都很多,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这里的客家人选择了圆形土楼这种易守难攻、聚族而居的建筑形式。围龙屋则是为了劳动生产而产生的,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这样的民居,兼顾了生活、生产和休闲的需要,可谓一举三得,表现出客家人的人居智慧。通过这样的参观,会对客家民居建筑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从老民居中拆下的重达数千斤的木梁架。

从老民居中拆下的重达数千斤的木梁架。

展厅里还有一些从老民居中拆下的重达数千斤的木梁架,与客家人建房用石灰、黄泥、糯米饭夯成的三合土墙实物相映成趣,不少参观者都对它们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此外,展厅中展示的门楼、牌匾等,看上去很残旧,然而却充满了文化及生活气息。

 

亮点

大学校长馆看晚清以来梅州籍大学校长成就

大学校长馆。

大学校长馆。

除了主馆,博物馆还有两个分馆,分别是大学校长馆和将军馆。大学校长馆是一座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砖混结构、二进二层、两横四合院式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该馆主要展示晚清以来梅州籍海内外大学校长、书记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及主要贡献,分为叶剑英元帅与教育、院士校长、知名高校校长、普通院校校长、党校及干部培训类院校校长、成人高校类院校校长、港澳台及海外院校校长、梅州教育发展简史等八大部分24个展室,共展陈228位大学校长。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科学文化的传统,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将军馆叹客家将军的风貌和功绩

将军馆。

将军馆。

将军馆则是一座建于1946年的砖木结构二进二层杠楼式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该馆主要展示从辛亥革命至2007年(1911-2007)的客家将军在中国军事史上的风貌和历史功绩,分革命先驱、长征英杰、抗日名将、开国功臣、当代骄子、将军谱等六大部分13个展室,共展陈473位将军。

攻略

交通:惠州→广惠高速→惠河高速→梅河高速→梅州市区→中国客家博物馆。

美食:盐焗鸡、酿豆腐、梅菜蒸猪肉、醋熘鱼、娘酒鸡、水晶肉等,都是传统梅州客家名菜,色、香、味俱佳,推荐品尝。

住宿:梅州市区各种档次的酒店旅馆应有尽有,也可以选择住在离市区20多公里远的雁洋镇,这里有雁南飞及雁鸣湖两大度假区。

[责任编辑:魏佳] 标签:客家 梅州 惠州 博物馆 国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