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桂边第一雄关:友谊关的前世今生

2012年06月15日 16:30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镇南关,如今的友谊关

镇南关下还有一座风情独具的法式小楼,那是当年镇南关对讯署(中发战争之中发法双方在桂越边境成立的机构,专门负责处理边境的外交事务和维持边境治安的机构)的办公楼。

我对那小楼多看了几眼,却觉得它的殖民色彩特别刺眼。而当地人则告诉我,要看这样的楼到越南看吧,到处都是——法式建筑已经成了越南乡村公路边的建筑模式,建筑有新有旧,却都延续着同一种风格与色彩,让人不得不承认殖民文化的深远影响力……

连城要塞起点

“边防连营300里,乌鸦飞不过,老鼠钻不进”

中法战争后的镇南关迎来了一次扩建,这一次,它已不仅仅是一座关隘这么简单。它与冯子材的继任者,抗法名将苏元春督办修建的连城要塞联系起来,获得了一个霸气的称谓:连城要塞。

1886年初,苏元春在得到清政府拨付的第一批10万两白银后,便率员从镇南关至龙州,沿着中越边界勘察,攀山越岭,选定连城走向和炮台地点。同时,他亲任边防督办和中法勘界委员会中方首席代表,与越方合作,开展了两年多勘界工作并制作《中越分界图》。

法式小楼

最后,苏元春以镇南关为起建立起一座以凭祥市镇南关、平而关至龙州县水口关(包括宁明、大新边境古城墙和古炮台)的长达数百里的军事防御设施。他在连城沿线险要的地方筑130多座炮台,设18关卡、64处隘口,将原本设于柳州的边防军务重心南移到中越边境,此后十多年对法军起到震慑作用,不敢进犯。

经过100多年的沧桑岁月,连城要塞城墙和炮座炮台塌落甚多,大小炮多数散失。从此镇南关遥望这连城要塞,远看似巨龙,气势雄伟,横亘在边境数百里的群山上,与祖国南疆国门第一路——南友高速公路相交汇,让人不由得回想起数百年前商贸繁盛的景象。

边境城市风光

一位老人还告诉我,镇南关当地人提到苏元春将军,无不竖起大拇指。为争取龙州金龙峒七隘三村的回归,苏元春斗智斗勇,做了很多保卫国土的好事。“法国人当时在龙州开辟了通商口岸,建商业区和领事馆,苏将军则针锋相对地在小连城、公母山上筑炮台,炮口直指他们。甚至坚决不许法国人进入连城,法国人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甚至,这位老人还唱起了当地民谣:“边防连营300里,乌鸦飞不过,老鼠钻不进……”

 

金鸡山古炮台

百年难发言的中国“炮王”

令人惋惜的是,苏元春戍边19年,其中11年都在不遗余力建设连城要塞。然而,无能的清政府却在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3年)将苏元春无端处罪,充军新疆,最后客死他乡。现今,人们只能走上镇南关旁的金鸡山,缅怀这位当年的抗法名将。

一切烟消云散

海拔596米的金鸡山位于镇南关西侧,原名右辅山、石山顶,旧名梅梨岭。由于这里现驻有中国边防军队,只能按照旅游标示行进。经过驻军岗哨的指引,得知苏元春当年主持修建的三座炮台中,镇中、镇南炮台由于处在军事禁区,不得参观,只有镇北炮台才可以上去。

曾经的边塞要地

镇北炮台上,当年屯兵的地道式通道还在,出了地道,便是金鸡山的悬崖边缘,一尊德国产克虏伯大炮昂首挺胸地盘踞在那里。在那个时候,这种大炮堪称“炮王”——口径120毫米,射程达25公里,这种大炮清政府从德国分批购置了不少,安置在沿海或边境最重要的军事驻地。而镇南关筑炮台所用的青砖、石块,全靠人力完成。仅将大炮从山底运至山顶就花费9个月时间,整个工程延续10年之久。

美景

从当地驻军口中,我听到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故事:安装在镇南炮台的巨炮,首发试射,弹丸居然卡在炮膛中——弹丸卡在口,百年难发言,这门大炮就此报废,炮台也成了空摆设。而其他大炮自架设起来后,也从来没有对越南境内虎视眈眈的法军开过火。倒是在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中,炮台被起义军占领,孙中山亲自掉转炮口,向清军猛轰,留下一段“倾覆满清,建立民国”的革命传奇……(文/周一渤图/周一渤阮校勇)

[责任编辑:王晴] 标签:水口关 镇南关起义 炮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