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岳麓山下的千年学府 长沙岳麓书院攻略

2013年05月13日 07:50
来源:远方网

(潇湘槐市,岳麓山下的千年学府 作者:佚名)

(潇湘槐市,岳麓山下的千年学府 作者:佚名)

如果你看过秋雨先生那篇著名《千年庭院》话,你就会为这样一段文字所痴迷:“一千多年来,岳麓书院的教师中集中了大量海内最高水平的教育家,其中包括可称世界一流的文化哲学大师朱熹、张试、王阳明,而它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可列出一份让人叹为观止的名单。”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庭院,能为古老的中国文学史提供那么多不朽的篇章?究章是怎样的一个学府,能培养出那么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学士、大文豪、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

这次到湖南长沙,得以有机会参观了这所位于的 湘江(攻略) 西岸岳麓山下的这座千年学府。一跨入书院大门,你马上就会被它那古朴而清新的环境所吸引。“整齐严肃”的讲堂与“鸢飞鱼跃”的园林构成了一副对比鲜明而又浑然一体的情趣画面。从雅致、端肃的建筑群落中,仿佛看到儒家士人的严谨和闲适的读书氛围,欣赏到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

由于社会动荡,朝廷更迭,书院曾无数被战火摧毁,其中被兵火大面积摧毁和大规模的重建就有七次。但为何至今还健在呢?作家秋雨曾言到:“中国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哪一种纯粹的遗迹能够长久保存,除非躲在地上,躲在坟里,躲在不为常人注意的秘处。大凡至今轰传的历史胜迹,总不会是纯粹的遗迹,总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秉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周叔弦也曾撰书到:“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大意是:书院因岳麓山而命名,岳麓山又因书院而昌盛,千年学府由古而来;岳麓人才因儒家理学而立足于社会,儒家理学又因岳麓人才而得以传扬,一代风流人物直到今天还被人们称颂。从岳麓书院的摧毁与重建中可以看出书院在漫长的发展中所承受的劫难和富强的人文精神,它虽经历了千年的沧桑而始终“活着”,没有变成一具死的“标本”,就在于一千多年来书院文化的层层聚累和在宁静的环境中汲取书院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流传千古的文人士子的思想精髓。

(雾霭中书院一角 作者:喜形好摄)

(雾霭中书院一角 作者:喜形好摄)

每每品味书院里一块匾额,一条碑文、一副对联、一句诗词时,你依稀看到一代又一代哲学家前呼拥地向我们走来,而每个哲学家又牵连着各自不同的背景。当你站在朱熹亲笔手书的“诗碑”旁,欣赏他那俊秀的书法和吟咏他那哲意深厚的诗句时,你仿佛回到了八百多年前,看到了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那一次著名的会讲,朱熹和张拭正在为那精深的太极、心性,仁等哲学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湖湘弟子正环坐聆听,思考“谓有宁有迹、谓无复何存”的太极之体如何奥妙;当你向对康熙乾隆分别御赐的“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匾额时,你会发现这隐藏在绿云深处的书院,竞是几千年正统儒家文化传递的驿站。在魏源人“师夷长持以制夷”的爱国情怀里,你可以发现岳麓书院文化;从“中兴将相”曾国潘、左宗棠、胡林翼等南征北伐、兴办洋务、以推护儒家纲常伦理的苦心中,也可以发现岳麓书院文化;从唐才常的推崇实学、谭嗣同的《仁学》精神里,同样会感受到岳麓书院文化的历史影响。不仅如此,我们还可看到毛主席青年时代寓居半学斋中,当时该校校长手谕的校训“实事求是”对他今后思想形成产生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也许是人杰地灵的原由吧,此时环顾四周,发现附近曲廊亭阁、阶台小径、古木花树下均有三三两两湖南大学的学生在此捧手低读,两眼不离书本,两耳不闻外声。来往的游人、纷沓的脚步似乎不复存在,真正是那种身处闹市而身心俱定的心灵上的宁静。这种宁静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现实生活的纷扰已使我们越来越远离了对知识静学、静思的心境,留下的只是每天慌乱和急待的浮躁,就像被搅动的一潭清水,一片浑浊。而进入岳麓书院后,你会发现这千年文化滋润蕴藉下的学府,好似千年古井中取出的一盆凉水,从你的头上浇下,使你立刻就宁静下来,不得不去思考感悟学习些什么……

踏访岳麓书院,使我们不仅感悟到了千代流传的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同时也使我们在这雅静优美的庭院中得到了一丝心灵的洗涤。

(文字作者:阿星)

[责任编辑:王晴] 标签:长沙 岳麓山 岳麓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