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晨钟暮鼓 秀甲天下峨眉山悟道之旅

2013年06月04日 08:03
来源:旅游天地

其实人们所说的清音阁,又称卧云寺,始建于唐代。来明广济禅师用晋人左思的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而命名为清音阁。清音阁寺庙依山而砌,阶梯陡立。这就早已把清音阁定格于世外仙居秀雅宜人的绝尘境地了。双泉之音是清音阁的点睛之处。能在深夜听清音,是游清音阁的最高境界。其音韵悠然,潺潺娓娓,翩然而至。这清音曾使唐代的继业三藏禅师每每深夜往返六十里而听音。我还没有这样的机缘在深夜聆听仙音雅韵。我毕竟是凡俗之人,三次登山都未能如愿。最近这次本打算由万年寺往华严顶登金顶,而下山至清音阁歇,便可以了却多年的心愿而去享有一个仙乐飘飘的夜晚,也不枉屡登峨眉。因此次是结伴而行,未能如愿。虽如此,也正给了我再登峨眉的理由了。-

讲述万年寺的千载传奇

-在峨眉山众多寺庙中,地处峨眉山高度三分之一处、名扬天下、气势恢宏的万年寺可谓是开山之寺。峨眉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普贤菩萨的传经布道的道场。而万年寺就是普贤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就是峨眉山的主寺庙。这里因交通便宜,气候宜人,所以来游览的人终年络绎不绝,人气香火俱旺。到峨眉山游览的人们,可能都会或慕其威名或被导游引领着到此一游的。因为游人可以不费脚工,一车即可到达。

万年寺

万年寺

万年寺的历史,可以穷源到东汉。传说东汉永平年间,一蒲姓采药老翁喜好在此礼佛。一日,采药至初殿,见一鹿留莲花足迹,甚异,追至绝顶无踪。遂问从印度来结茅修行的宝掌和尚,答曰:普贤菩萨。也就是后来的“依本愿而现于峨眉山”之典。万年寺主殿为正方体,顶成穹窿状。穹窿下正中供奉着七米多高、重六十二吨铸于宋代(980年)的骑白象的普贤菩萨铜像。普贤神态安详自若,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头戴五佛金冠,手执如意。体态丰盈,颇有印度崇尚的心阔宽润之风。宝座莲花也正当开放,重叠四层花瓣,稳而持重。座下的六牙白象姿态浑雄,大耳下垂,寓意厚德祥福,令人望之而心生坦荡。

万年寺正门

万年寺正门

万年寺不仅与帝王结缘,还与潇洒豪放的诗仙也结缘至深。万年寺内有一长方形池,称为白水池。遥想当年,在秋日宁静的黄昏,太白诗仙游历峨眉山时(因他极钟爱峨眉的月),行游至白水寺。秋风摇曳着红叶,倒映容纳于方池。池内有蛙,蛙鸣轻声翠婉煞是掠人。广浚和尚于此为李白扶琴挑弦,且有蛙声助和,和谐悠然……遂诞生名诗《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而成为佳话。我想现在的万年寺如此人流繁杂,太白诗仙所遇的场境已很难复制了。但白水秋风的景致依然,那就要看匆匆而过的游客们能否有悠然的心境去亲近它,感受它,体会它了。而李白当年来游“白水秋风”时的人也不会少,能感受到“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人也稀有如珍。正思量,一佳联助我解烦忧:“钟声注耳轻烦恼,法力渡人离死生。”是啊,芸芸众生的微小凡人,若能静心闭目聆听梵音,定会令你抛却烦思渡苦海。

[责任编辑:王晴] 标签:九十九道拐 清音阁 悟道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