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最值得拜访的三大金榜题名之地

2013年09月03日 08:01
来源:新华旅游

俗语称“金榜题名时”是人生四大得意事之一。作为封建王朝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已经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虽说科举制度已经废止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当年考取秀才、进士、举人的那些试院依旧是学子们最喜欢的旅游之地,不少人都喜欢到那些有影响的试院参观,并希望因此给自己的学业增加些好运气。

北京国子监

提到学子们的必去之处,不得不提国子监。作为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国子监在元、明、清三代,既是教育部,又是为官府培养备人才的最高学府。

国子监第一任校长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他们也成为最早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见证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辉煌。

在国子监里古槐成片,因自周代起,就有“面三槐,三公位焉”之说,即在皇宫大门外种植三棵槐树,分别代表太师、太傅、太保的官位。古人所谓:“登槐鼎之任”,即三公之位。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人们就把国槐视为“公卿大夫之树”。在国子监里广植槐树,喻示着监生们可以考中高官之意。在周代,国子监的内外就广植槐树,所以在我国历代的国子监内外就沿周礼之制,都广植槐树。

如今国子监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和故宫等老建筑一样,逐渐成为古城北京那沧桑过往的名片。国子监街两侧槐荫夹道,大街东西两端和国子监大门两侧牌楼彩绘,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今天,秀才们的读书声早以走远,留下的只是历经风雨沧桑的建筑。告诉今人,走任何一条路都离不开努力和奋斗,从古到今,一直如此……

交通:乘地铁到雍和宫站下,南行200米;或乘13、116、807路公交车可达。

门票:30元,军人、老年持证半价。中小学生免票。

[责任编辑:曹晓娟] 标签:学政 监生 三公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