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盛夏,人们常常会觉得暑热难耐、心烦意乱、不思饮食、浑身倦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声生教授认为,从四时季节上来看,夏天天气炎热,雨水较多,湿热熏蒸之下,人体脾胃的运化功能极易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胃口不佳、食欲下降、乏力困倦,同时天热又使人睡不好觉,心情烦躁,也影响脾胃功能。所以说长夏更应该重视调养脾胃,祛暑祛湿。
天人相应
长夏养生先养脾胃
中医认为,天地间有金木水火土,人体五脏也分金木水火土,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行属土。中医还讲究五脏应四时,脾与四时之外的“长夏”相通应。这是因为长夏时节,气候炎热而雨水较多,土地酝酿勃勃生机,万物生长茂盛。而脾主运化,化生精气血津液,补给全身,与土能载物、生化的作用是类似的。所以,长夏时节土地最有生机的时候也恰恰是养生脾胃的最佳时机。
喜燥恶湿是脾的生理特性之一,夏季虽然是阳气最盛的季节,但是雨水相对也比较多,若湿气太重,会困遏脾胃,使脾胃的运化能力下降。脾主运化,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都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如果脾胃功能失常,则致使水谷精微和水液的输布运行失常,各脏腑得不到精气血津液的滋润而致其机能不能正常发挥,所以夏天人们会经常感觉燥热难耐、易口渴、舌苔厚重、不思饮食、疲劳乏力、烦躁不安等。《脾胃论》中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所以“桑拿天”里,避暑祛湿、调养脾胃功能更显得尤为重要。
防苦夏
宜食清淡 适量运动
进入夏季之后,随着天气渐渐炎热,有些人就会出现胸闷不适、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热嗜睡、出汗较多等症状,体重也会随之减轻,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苦夏。
苦夏之苦主要源于脾胃之苦。三伏天里,天热出汗多,热能消耗大,本身脾胃的运化负担就比其他季节要重,如果外界湿气再困遏脾胃,使其运化功能会受到影响,那么人体需要的水谷精微得不到有效补充,更会加重苦夏的症状,导致人肚胀不思饮食,舌苔较厚,食之无味,易口渴,乏力困倦等。同时,夏季炎热还会造成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张声生说,从中医上讲,肝属木、脾属土,一方面肝木克土,肝郁会影响脾土,同时脾土也能影响肝木。脾胃不好,运化水谷精微受影响,肝木得不到有效地滋润和给养,还容易出现情绪不佳,脾气暴躁等,而肝主情志,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夏季易烦躁不安、无故发火。
张声生告诉记者,要想苦夏不苦关键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就要从饮食入手,每餐不宜吃太饱,吃太饱增加消化负担,会致使脾胃运化能力下降,还要少吃油腻,清淡饮食,适当清理脾胃堆积,使脾健胃和。可以选择一些祛暑、祛湿、健脾类的食物,比如绿豆、西瓜、生薏米等。其次,生命在于运动,夏季高温条件下人体本身消耗增大,体能储备相对较弱,容易倦怠,不愿意进行运动,但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脾胃消化,增进食欲,因此提倡科学运动,时间以控制在20至30分钟左右为宜,强度适当减小,可选择游泳、散步、拳操、非对抗性球类等运动。
1
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