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网民批博物馆为面子工程 展览形式老套且质量不高

2011年12月22日 08:3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51.4%受访者认为博物馆展览形式老套,质量不高

韦玮发现,目前不少地方的博物馆除免费的基本陈列外,还有“各种需要自费的奇怪展览”:有的东西原本是在基本陈列里的,现在却放在特展里收费展出;有的收费展览实物很少,就用照片凑数……在他看来,这都需要相关部门加以监管和规范。

“博物馆最大的问题是同质化。”韦玮感觉,各地博物馆的展品和展览形式都差不多,很少有博物馆做出特色,“一些博物馆去了一次就足够了,因为很少有新展览。”

本次调查发现,51.4%的受访者也认为博物馆展览形式老套、质量不高。

“博物馆应好好研究自身的特色馆藏,做出高质量的展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潘守永认为,我国博物馆在专业化程度上有所欠缺,和社会对博物馆的需求还有差距。比如,一些博物馆从灯光色彩到陈列方式都冷冰冰的,让人有距离感。其实,博物馆应该站在观众的角度设计展览。

潘守永介绍,湖南省博物馆的基本展品是马王堆陈列,但是为了吸引更多观众,博物馆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修改展览设计,还把当年参加马王堆发掘的人员全部采访了一遍。采访问题也很细,具体到一个印章是怎么挖出来的。然,他们把采访视频放到展厅里让观众看。“用心到这种程度,办出来的展览没有不吸引人的。”

“博物馆陈列展览一定要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能急功近利。”黄春雨说,一些欧美国家博物馆展览的设计周期一般不低于3年,很多展览要准备5~8年。而我国一些博物馆,为了地方政府的政绩需要,往往从新馆建设到展出,两三年就搞定了,这样的展览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

目前博物馆存在哪些问题?调查中,61.1%的人感觉一些地方把建博物馆当成“面子工程”;37.0%的人认为博物馆缺乏整体发展规划和标准;37.5%的人感觉博物馆运营收入不透明;36.1%的人认为民办博物馆太少;21.4%的人感觉博物馆的“回头客”太少。

博物馆不仅要有“文物保护”还应注重“文化教育”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认为,现在博物馆已成为很多城市重要的基础文化设施,面对新时代和公众需求,博物馆应考虑新的定位——不仅要有“文物保护”,还应注重“文化教育”。

“博物馆教育要放下身段,严肃的题材也能做得有趣。”潘守永介绍说,北京文物局和北京市教委曾针对青少年做过“博物馆参观护照”,中小学生去一个博物馆就给盖一个图章,最后进行评比。结果最受同学们喜爱的是一个考古博物馆。那家博物馆人员设计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寻宝,有专业人员讲解考古工作,指导学生怎么去“挖宝”,原本严肃枯燥的考古让学生们感觉妙趣横生。

黄春雨说,博物馆对培育青少年的想象力有重要作用。博物馆是一个遗产机构,而遗产是一个民族想象力和创新力的源泉。如果青少年能从我们五千年的文化遗产中寻求力量,对民族未来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对全面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也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们对博物馆的发展有哪些期待?调查中,70.7%的受访者希望免费博物馆越来越多;71.7%的人希望民众真正明白博物馆的价值;60.7%的人期待去博物馆成公众日常生活;51.3%的人建议博物馆重视藏品维护、安保等工作。

此外,还有40.9%的人希望发展多种类型的民间博物馆;38.8%的人建议博物馆对展览活动设置准入门槛;35.9%的人建议博物馆公布运营收入去向。

[责任编辑:孙爱林] 标签:博物馆 免费开放 展览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