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游记:迷失的心 冬天行走之西递

2012年05月17日 16:09
来源:乐途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有一本书的开篇语这样写道:"想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的生活,就去北京,想了解中国古代老百姓的生活,就去黟县。"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著有著名的《桃花源记》,说此书的生活雏形取自黟县。

今天我们就去黟县,去访寻中国古代老百姓的生活

早上7点多起床,收拾好东西,8点我们八个人来到指定的地方等待司机。左等右等还是没见到司机的踪影,难道我们被放鸽子了我们不知道哪辆车是我们将坐的,更不知道司机是啥样的,完全是靠昨晚的两通电话。打电话给司机,关机!没办法,只能再打给餐馆老板,他还在睡梦中呢,打扰他真是不好意思。告诉他我们现在的情况,他立即帮我们联系。没多久,一辆崭新的面包车停在我们面前,询问了一下,我们集体上车。虚惊一场。

这辆车一开始时我们是不打算包全天的,只是打算包车去到黟县,但来,在西递时,司机主动跟我们说,要我们每人再加15元,算包全天。我们考虑过后,每人一天30元的车费就可以免去了交通的烦恼,所以我们也很爽快地答应了。车子在乡间农村中飞驰,一切都那么清新,虽说现在是冬天,但黄山下来后,已没有冬天的感觉了,已适应了这里的温度,而触眼满是的绿,已告诉我们春天已悄悄地来临了,车子进入"三棵树"景区,当时不明白为什么叫"三棵树",司机告诉我们这里真的有三棵老树。再看看横跨在山前的大广告牌,对此有点了解。三棵树是休宁县的新景区,被誉为"皖南一绝"。听司机说,休宁还是"中国第一状元县"。我就不理那么多了,叫司机停车,让我们"实地考察"一番。

面前的廊桥果然诗情画意。树林葱郁,溪水碧澈,廊桥横跨,百年古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走在蜿蜒山道上的密林深处,耳闻鸟雀争鸣,虫声唧唧,令人心旷神怡。

车子继续前进,我们把先放背包放在旅馆的想法告诉司机,司机问我们打算在哪里住宿,我们告诉他在宏村,能否帮我们找到价钱实惠,又靠近宏村的旅馆。司机直接把我们带到临湖酒家,离宏村只需步行五分钟,视察了环境,还可以,最后侃价到标准双人间60元。把包包放进各自的房间,我们就向西递出发。4、10点钟终于来到我们的第一站--西递,顺利地买了学生票,欢天喜地跟着导游参观各个景点。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如置身迷宫。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很多人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璧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我们走在幽深的青石板小巷中,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远久的从前。这里村落完整,风格依旧,村是三条主要街道:正路街、横路街、后边溪街和40多条巷弄保留了14-19世纪的徽派民居建筑原貌,非常有特色,是我从来也没见过的。

跟着导游走进每一间民居里,印象最深刻的首先是那么楹联,每对楹联都饱含着生活中最平凡的哲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幅对联是"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其中"辛"字多了一横,繁体写的"亏"字又多了一点,喻"多份辛苦,多份收获"及"多吃小亏,实为便宜"之意,这也许是当年徽商的经商处世经验吧。还有几对特有意思的,如"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孝弟传家根本,读书经世文章"、"迎送远近通达道,进退迟速遊逍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而令我感到振惊的是这里的雕刻文化,所有的门窗都雕刻着不同的装饰,有石雕的、砖雕的、木雕的,手工之精细,样式之繁多,我振惊的不是这些完好的,而是被破坏的,太可惜了。凡是雕刻中出现人物的,都被破坏了头部,听说是文革时期被破坏,而现在还能看到那些完好的,是当时用石灰涂抹遮盖起来而幸免的。那是历史的灾害。

在游览的过程中,有些民居里陈列了一些古物,可供游人观赏或购买,而在观赏中,我发现了一种东西令我非常激动,那是"小人书",我们小时候的读物,太令人怀念了。现在这种书已没得卖了,那种书只属于我们的小时候,是我们童年的一部分,是被我遗忘的一部分,现在再看见它,小时候的种种顿时浮现在脑海中,那时是多么美好呀。

跟着导游参观完所有的景点,我们自由活动,到处照相,而我最喜欢游走于这幽幽的青石小巷里,感受着岁月的苍桑,聆听着自己内心的声音,时间仿佛回到从前,令我想得很多很远。里面游走完,决定走出村,看看西递的全景,走在半路,回头一望,半个池塘都是红色的植物,加上后面的树,多样稻城的红草地呀,结果就是,被眼前的"红草地"迷住了,忘了要去看全景。

在同伴的再三催促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心中的红草地,我们要去下一站了。

(本文摘自:黟县旅游官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