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逛最好玩的春节大庙会 话少数民族趣味年俗(图)

2013年02月16日 13:13
来源:乐途网

“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春来”,农历春节将近,深圳大街小巷上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庆祝活动不断。其中最为精彩,规模最大,最热闹好玩的,莫过于锦绣中华民俗村的春节大庙会了。

说起庙会,可能很多人首先想起的是令人垂涎的美食小吃,精彩奇妙的走会表演,琳琅满目的手工玩具,以及热闹欢喜的祈福仪式。但要说春节大庙会有趣、好玩,就远不止大家能想到的这些平常玩意儿了。其他的暂且不提,仅“晒年俗”一项,就能让游客体验到各个少数民族的大不相同的年俗,有的有趣,有的奇特,还有的闻所未闻,非常有趣!

土家族除夕问树,过年要“赶早”

图:民俗村里过大年

图:民俗村里过大年

土家族过年要比汉族早一天,月大时过腊月二十九,月小时过腊月二十八。当人们还在为过年做准备的时候,土家族的人们已经推好豆腐,打着粑粑,蒸上腊肉,载歌载舞开始“赶年”了。土家族人将这种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的方式叫做“赶年”。

据民俗村里的土家族小伙介绍,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边境,没有自己的历法,在古时候和汉族的过年传统相差无几。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日本)常常趁大家过年过节时疏于防范而进犯,人们无法安心过年。朝廷于是给土家族的吐司王下了一道指令,调集土家族勇士赶赴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

为了防范倭寇偷袭,吐司王决定让大家提前过年,并故意制造大年三十闹新春的假象。倭寇果然又趁机来袭营,却被早有准备的土家族士兵打得落花流水。为了庆祝土家族士兵大获全胜,“赶年”的习俗从此继承下来。

除夕夜吃过年夜饭,民俗村里土家族还要一家老小拿着斧头去“问树”。男主人挑中屋旁最大最茂盛的树,一边敲一边问:今年你结不结果?其他人就躲在树答:结果!男主人又问:结的果状不壮实?其他人答:壮实!得到了满意的答复,男主人就会愉快地回家了,预示着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藏族“跳神会”,带着面具迎新年

图:民俗村里的藏历年

图:民俗村里的藏历年

与土家族不同,藏族有自己的历法,藏族人过的春节是过藏历年春节。

据民俗村里的藏族小伙格桑介绍,以往的藏历年和农历年相隔大约一个月左右,而2013年的藏历年和农历年相隔仅一天,农历大年初一即藏历的新年。因此游客大年初一游锦绣中华民俗村,不仅可以迎接盛大的庙会开幕,到藏庙抢头柱香,转经筒,求好运,还可以看到藏族庆祝藏历年的传统法会——跳神会!

民俗村里藏寨的“跳神会”地点往往在藏庙前的小广场上,场地上用红黄白三色画三道竖线,线内是跳神之地,线外则是观众席。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个戴着狰狞可恶的面具的魔王,他张嘴怒目,身着宽袖花衣,跳着独角舞旋转而来,吓唬生灵,为祸人间。佛祖因此命中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神到人间驱魔。五方神分别戴着青黄红黑白的五色面具,穿着青黄红黑白的五色衣,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降服了魔王,人间从此太平,人们载歌载舞相互庆贺新生活,这就是藏历年的由来。

因此在藏历除夕那天,藏族人民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戴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举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藏历年的大年初一,女孩们起得特别早,去风情河边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壮族“更兴老”,过完“早年”过“晚年”

图:民俗村里过大年

图:民俗村里过大年

壮族称“过大年”为“更兴老”,而且一过就要过两个!第一个年就是春节,壮族人又称为“新年节”,第二个年则在正月三十,是壮族人的“晚年”,又叫“吃立节”。两个节一样隆重,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据民俗村里的壮族人介绍,“吃立节”的起源比较晚,在清朝末期才开始流传开来,也和少数民族抗击外侵有关。

19世纪末,法国侵略者进犯壮族聚居地区,时近年关,壮族勇士自发组织义军奋起反抗,终于在正月三十那天击退法国入侵者,凯旋归来。然而“过年大过天”,勇士们虽然击退了入侵者,但春节也已经过去了。于是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糍粑整扣肉盛情款待勇士们,为他们补过春节,壮语中的“吃立”,就是“补过春节”的意思。

“吃立节”这一天,喝的用的都不能是前一天的存水,因此当天早晨,天色将明之时,姑娘们争相奔向河畔、井台取新水。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这样一年才会吉祥如意。

当然,民俗村的“吃立节”已经远不止这些涵义了。如今人们工作和生活繁忙,很多人留在深圳过年,远离家乡万里之遥,“不能和爸妈团圆,就到民俗村来和壮寨同胞们一起过一个‘吃立节’,共享家的味道,年的味道吧”!

正所谓“五里不同天,十里不同俗”,普通的庙会人们早已见怪不怪,倒不如去春节大庙会上走走看看,体验那些别具趣味的少数民族年俗,过一个别样的春节!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