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专家称当前“拼假”盛行反映中国休假制度死板

2013年04月03日 07:41
来源:新华网 作者:叶婧 潘林青

清明节“拼假”可休8天 连起来休假岂不更好?

清明节将至,不少上班族通过巧妙“拼假”,将原有的3天假期延长至8天。不仅是清明节,近年来每逢“小长假”,网络上便会流传各种“拼假”攻略,指导上班族来延长假期。对此,不少专家认为,目前“拼假”盛行反映出我国休假制度较为死板,未来还需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老百姓“我的假期我做主”。

“4月1日至3日请假,加上3月30日、31日周末两天,和4月4日至6日三天法定假日,将原本3天的假期延长为8天。”“拼假”者如此安排清明节假期。

“网上早就有‘2013拼假指南’了,我就是照着它安排旅游的。”在江西南昌从事教育咨询的万颖告诉记者,她的几名同事就在元旦“拼”出了6天假期,这次清明节她只要请假3天就能换来8天假期,很划算。

记者从“携程旅行网”获悉,目前清明出行团队客人相比去年有所增加。从预订情况看,“拼假”使出行日期以3天至5天为主的线路销量有明显的提升,国内的杭州、婺源、丽江和厦门是热门目的地。

在旅行社工作多年的卢波认为,不少上班族热衷于“拼假”,反映出休假制度较为死板,长假“资源”较为稀缺。老百姓这样“整齐划一”休假,不仅给景区、交通等方面带来压力,休假质量也难以保证。

“法定节假日本身就属于‘被安排’的休假,‘扎堆放假’必然导致‘扎堆出游’。”在上海从事外贸生意的周晓芸告诉记者,虽然假期去哪儿旅游都是人挤人,但她别无选择。“就这么几个假期、几天休息,这时候不‘拼假’、不旅游,什么时候去?”周晓芸说。

不过,也有一些人虽然想“拼假”享受更多欢乐,但由于受到多方面限制,并未付诸实施。“怕给单位领导留下爱偷懒的坏印象。年轻人嘛,还是要多工作、多付出。”刚工作一年的媒体人梅雪卿说。

费尽心机、五花八门的“拼假”指南,不仅使得一些假期原有的文化内涵受到冲击,也体现出了国人对于休假不再“被安排”的期待。不少专家表示,一方面公众应端正对“法定节假日”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应促使“带薪休假”早日落实,让休假更加人性化。

“法定节日的放假与旅游娱乐假期是不一样的,不能都过成了吃喝玩乐的节日。”社会学者艾君认为,诸如清明节、端午节等一些法定节日放假的本意并非单纯休息,而应该围绕假日参加一些重大活动。为了消费、旅游而“拼假”,就失去了节日原有的文化内涵,也难以体现公民享受文化的权力和人文关怀。

南京大学城市旅游文化开发研究所所长胡小武认为,应该在保证假期总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使具体日期安排更人性化。比如,可以尝试让一些单位拥有一定自主权,合理安排放假时间,满足人们不同的假期需求。(记者 叶婧 潘林青)

[责任编辑:王晴] 标签:拼假 休假制度 假期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