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民办博物馆发展还需多方给力 藏品资金人才缺一不可

2013年08月02日 09: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北齐青白瓷神牛(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藏品)

紫檀七重檐宝塔(观复博物馆藏品)

汉代“青铜四灵朱雀承盘博山式香薰”(深圳望野博物馆藏品)

近日,作家马伯庸一篇题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博文,暗指河北省衡水市的“冀宝斋博物馆”藏品虚假拙劣,引发极大关注。

这一事件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民办博物馆的尴尬处境。中国现在有多少民办博物馆?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又是如何?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民办企业已成为民间收藏的主力军;民办博物馆如雨春笋般兴起,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虽然支持发展民办博物馆,但是尚未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使得民办博物馆跟国有博物馆地位悬殊,发展不均。

积极效益显著

新世纪以来,随着民间收藏走热,中国民办博物馆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有535家,没有登记注册的大致还有1000家左右。535家民办博物馆,占了全国博物馆总量的14.91%。民办博物馆已经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物局在全国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民办博物馆的数量将占博物馆总量的20%。

文物的存在主要分为3种形式,即地下文物、馆藏文物、民间流散文物。前两者由国家保护,但民间流散文物却得不到这样的待遇。自有文玩记录以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文物就存在政府与民间收藏两种形式,始终并行,一直延续到今天。

民办博物馆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博物馆的品种,给基层百姓带来享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对于民间文物来说更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散落于民间的文化、文物资源异常丰富,民办博物馆的创办人恰恰又大多源自草根。与国有博物馆的“正规军”相比,他们经常有机会接触并收集到流失在民间的珍品。这使得民办博物馆成为国有博物馆的有益补充,甚至填补了国有博物馆藏品的一些空白。

北京收藏家协会秘书长魏三纲表示,民办博物馆有很多积极意义。“我们也应该允许一部分文物存在于民间,因为文物的价值是可以转换的。例如‘文革’期间的邮票在当时不算什么,但是拿到今天来就是文物。但这样的文物不会第一时间到达国家手里。”

繁荣背后的尴尬

虽然发展迅速,但与拥有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场地优惠的国有博物馆相比,民办博物馆不仅身份尴尬,在发展中更是面临众多困难。业内人士表示,受到外部环境制约和内在环境的局限,目前中国民办博物馆正遭遇“内外交困”的境地。

就外部环境而言,虽然2010年出台的七部委《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对土地划拨、门票收入、非营利性收入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规定民办博物馆在行业准入、等级评定、人员培训等方面和国有博物馆同等待遇,但是这一全国性的政策在地方却很难落实。

在内部环境方面,民办博物馆普遍存在选题重复、自身造血能力差、学术研究水平不高、人员缺乏等问题。资金紧缺是很多民办博物馆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博物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其运行管理的开销很大,门票收入只是杯水车薪。这一点,对有国家财政做后盾的国有博物馆不算什么,但民办博物馆往往“压力山大”。特别是在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之后,国有博物馆每年有财政拨款支撑,而民办博物馆如果免费开放则没有收入,不免费开放则没有观众,处境尴尬。思想意识的局限、经济条件的窘迫,二者的叠加注定了民办博物馆引不来、留不住人才。因此,不少民办博物馆只能延续着“自己当馆长、儿女做讲解”的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

“要让博物馆运营下去,一是要有藏品,二是要有资金,第三要有人才,缺一不可。”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起人何戍中坦言,大多数民办博物馆都不能跨越“筹馆容易、维持发展难”的困境。

需要更多的支持

目前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已经进入转型期,而民办博物馆作为中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纯追求数量,更要关注它的运行质量,充分发挥其功能。

例如,针对资金短缺、自身造血能力低这个目前经营民办博物馆最大的挑战,除了“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外,国家应该拿出一部分资金,给予重点支持。民办博物馆同样需要摸清家底,进行资源整合;提高鉴别能力,防止赝品流入,提升专业性和规范性。

有专家表示,民办博物馆虽不反对营利,但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重点提供的是公共服务。因此,政府有必要在资金政策、业务培训和专业化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这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主动进入博物馆领域。同时,国家还应该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培养全民的欣赏水平,惟此,民办博物馆才真正拥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