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太原叫卖声”成了非遗

2013年08月07日 14:08
来源:太原日报

我市8月6日公布了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补充名录。传统古建筑模型营造技艺、并州刀剪制作技艺、岗北秧歌、太原孟家井绞胎瓷制作技艺、太原市声、太原晋酒大曲酒酿造技艺、认一力蒸饺制作技艺7项入选。

这其中,尤以“太原市声”引人关注。所谓“市声”,说白了大体可解释为“叫卖声”,就是在商业贸易活动中通过某种声响效果以达到招徕顾客目的的一种声调。但市非遗保护中心确定的概念则更为严谨和完整,除了“叫卖声”外,其他器物音响来代替叫卖的市商民俗标记也一并称作市声,也称“代声”。

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年代,推车挑担走街串巷的游商络绎不绝,他们招揽生意的方式就是沿街叫卖。如“豆角角”重字叠音,拖腔尾字的“嘞”“哈”等叹词,都是具有太原地方方言的特色市声。这种用于兜售物品的市声,不仅仅是个卖什么吆喝什么的问题,单从声音领域看,每部市声都包含了一定的语言、音乐和社会人文在内,所用语义、音调及韵律变化和尾声长短相映成趣,纷繁缭绕,合奏了一首市井社会的商业文化乐曲,是一个地方特定时代里文明文化的外在表现。

专家认为,保护与传承“太原市声”,对保存传统商业文化,传承太原语言文化、风土人情、社会习俗有重要意义。

这批补增的市级“非遗”都处于濒危状态,如不加以保护和传承,都有绝迹的可能。

“岗北秧歌”是流传在尖草坪区岗北村一带的传统民间小戏剧,最大的特点是现编现演现唱。近年来,演唱岗北秧歌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之,岗北秧歌现编现演的特点,能够保留下来的唱段少之又少,这一地方戏剧生存状态十分艰难,目前老艺人大都去世,继乏人。

位于太原东部的孟家井村是中国古代山西中部地区重要的瓷器生产中心。最早在宋代,孟家井村已经开始烧造瓷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现代瓷厂的建设,孟家井窑逐渐衰落,至今仅存三座瓷窑。太原孟家井窑绞胎瓷的制作技艺在所有制瓷工艺中,风格最独特,制作工艺最复杂,技术难度较高。现在,这种传统的手工制瓷技艺只有少数几个老人掌握。

太原晋酒大曲酒酿造技艺是由历史久远的汾清、干和酒、太原酒酿造技艺演变传承而来的。千百年来,以口传心领,师徒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现如今已处濒危状况。

认一力蒸饺是上世纪初,由回民安良田先生在太原初创,其子安海先生逐渐将其发扬壮大。其蒸饺的特点是浓郁不腻、瘦而不柴、皮薄馅大、筋肉晶亮、浆汁丰满、口味醇香。但由于餐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餐饮产品的不断翻新,传统的蒸饺已赶不上市场的脚步,其制作技艺濒临失传。

建筑模型营造是古人为建造庙宇、塔楼而进行的第一个步骤,即扎小样,人们再根据小样搭建建筑。传统古建筑营造技艺不仅为众多尚存的古建筑修缮保护提供了参照和遵循的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价值。然而由于模型制作没有形成市场,投入大回报小,导致后继无人,造成这一技艺的濒危。

并州刀剪拥有近2000年的历史。但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再加之保护力度不够,使得久负盛名的“晋府店”“并州快剪”濒临失传。(宏亮)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